6月11日,央行发布的各项货币信贷数据体现出了明显的改善:5月份中国社会融资规模为1.14万亿元,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多1775亿元和562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加额创下年内月度增量的第二好成绩,达到7932亿元。而随着降息周期的开启,货币政策的松动性微调还将继续,如何为“稳增长”服务而保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未来调控的力道备受关注。
新增信贷量的清晰回升
在过去的5月,人民币贷款增加额可谓“涨势有力”,同比多增2416亿元,环比多增1114亿元,达到年内次高的7932亿元。截至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和狭义货币(M1)余额同比增速均比上月末提高了0.4个百分点,分别达13.2%和3.5%。
“新增信贷出现明显回升,与前期政策的趋宽松调整密切相关。同时,5月份以来,各地项目审批提速等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信贷的增长。”兴业证券分析师蔡艳菲认为。
“总量和结构比4月份都出现明显改善,特别是中长期贷款需求上升,显示投资需求正在好转。”国泰君安固定收益部研究主管周文渊表示。
数据显示,从结构上看,5月份的新增贷款中,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5758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1699亿元,占比达29.5%,好于4月份的23.6%。
存款方面也出现明显好转。5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1.22万亿元,同比多增1143亿元。而4月份,中国人民币存款则减少4656亿元,同比少增8080亿元。
“存款的回流,有利于降低银行存贷比压力,也因此有利于保证银行的贷款投放能力。”蔡艳菲表示。
专家指出,人民币新增贷款的回升对于稳定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今后一段时间,随着宽松政策效果的进一步显现,企业信贷需求也将得到进一步释放,人民币贷款新增规模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