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未来降准降息可能性加大,对理财产品形成打压
央行上周六晚宣布,从5月18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举将一次性向银行体系释放流动性超过4200亿元,这无疑将增强银行的信贷投放能力,但对理财市场来说,这却是一个负面消息。银行理财师称,二次降准对其他领域的影响尚待观察,但对资金面的影响则立竿见影,会使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进一步下滑。
资金面大幅缓解
流动性直接决定资金的松紧程度,而资金面的松紧则决定资金的使用价格。去年十分紧张的流动性不断推升了资金价格,也让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步步走高,成为大热的一个投资领域。但这种情形从去年年末已开始发生改变。
去年年底以来,国家逐步放松了货币政策。今年一季度,新增信贷达到2.46万亿元,其中3月更是达到1.01万亿元,随着CPI的趋势性回落,货币政策无疑将有更大的调整空间。今年央行已连续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这使得资金紧张的局面得到缓解,加上企业信贷需求放缓,资金紧俏程度更是不如去年。
这一点也从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上得到了体现。据统计,3月份以来,7天SHIBOR基本维持在3%左右,相对于今年1月中旬6%-7%的高点,已经大大降低,这也反映出资金面紧张程度已大幅缓解。
理财产品收益率下滑
资金面宽松给银行理财产品带来的直接影响便是收益率的普遍下滑。
银率网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投资期限在1个月以内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9%,1-3个月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3-6个月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3%,环比均出现下降。4月各商业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从产品收益率上看,除投资期限一个月的产品外,其他短期产品的收益率全线下跌。以4月份的产品统计为例,当月销售的银行理财产品非保本居多,预期收益率普遍在5%左右;保本型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只在3.5%左右,较去年5.5%左右的预期收益率下降很多。虽然还有一些预期收益率超过10%的产品,但多为挂钩或结构型产品,能实现超高收益的可能性并不大,很多还没有保本功能,所以不足以作为参考。记者观察发现,很多在售的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确实已大不如前。譬如首次降准后影响不算太大的7天以下的超短期理财品(主要是自动滚续产品)预期收益率大多在1.4%左右,而在2月份,这类产品预期收益率还在1.7%-2%之间。
和收益率下降相伴的是,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也在不断下滑。4月各商业银行共发行理财产品2002款,环比下降2.5%。
投资建议
购买中长期理财品
银行理财师分析指出,结合今年的宏观经济政策走向来判断,今年的银行理财产品的确很难再出现去年那样的盛况了。未来随着资金面的大幅改善,很多为了揽储的短期理财产品将继续大幅减少,银行将以发行中长期理财产品为主。并且,央行在尚不具备降准条件的情况下强行下调存准率,无疑表明货币政策已从适度从紧变为适度宽松,未来降准降息的可能性还在加大,这对理财产品而言将形成连续打压。“从现在开始,转换操作思路已十分必要了。”银行理财师建议,投资者应开始购买中长期理财产品来锁定收益和风险。
“理财产品的投资价值已不比去年,开始全面下滑了。”银率网分析师表示,通胀水平在降低,正利率时代将开启;稳健型理财产品收益率预计将继续走低,可能会跌到4%,与定存和国债的差异愈发缩小,吸引力在下降,而预期收益较高的结构性产品则风险较高,对投资者而言风险收益不匹配。“在央行货币政策放松的背景下,楼市股市或再次迎来投资良机,理财产品将成为保守型理财人士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