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为何“偏爱”混合型理财产品

2012-05-08 10:35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范乐

  银率网最近发布的一季度理财产品市场报告显示,76家中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总量为5493款,同比增长12.7%。其中,混合型理财产品共发行了3944款,占理财产品总量的71.8%,同比增长104.1%。

  从这两组数据不难看出,经历了去年一年的井喷式发展以后,今年银行理财产品高发行的趋势没有减弱。

  针对混合型理财产品占比较大,某城商行理财经理认为,这与商业银行存款压力直接有关。受监管限制,单纯发售以信贷资产为主的理财产品“已经不可能了”,这类产品可以放进混合型理财产品的资产池中,再组合配置信托、票据类资产。“这样可以绕开揽存的怪圈,对银行和客户都好。”该理财经理坦言。

  存款“理财化”趋势不减

  理财产品的“资产池”里面包含存款、信托、股票等各类产品,任何一款混合型理财产品都会从中挑选产品进行组合

  统计数据显示,3月商业银行存款增长2.95万亿元。“如此强劲的增势超出我们的预期,理财产品季末到期形成时点存款,保证金存款和现金回流亦形成增长。”华泰联合证券分析师告诉记者。

  上市银行相继公布的一季报也显示,存款持续定期化及结构性存款增多,正在加大存款成本压力。今年一季度,上市银行存款增长5.3%,看似不慢,但一季度新增存款中大部分均是3月末冲规模而来,水分较高。

  在3月揽存洪峰过后,4月存款流失的局面如期到来。尽管各家银行加大了月末揽存力度,截至4月30日,4大银行一般性存款仍然环比减少超过10000亿元。商业银行面临的存款压力没有减小的趋势。

  而为了禁止借助理财产品拉存款的现象,今年1月1日《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明文规定禁止变相高息揽储。至此,纯信贷类理财产品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当前,不少商业银行倾向于发行混合型理财产品,华夏银行北京分行理财经理王喆解释说,银行会设计一个理财产品的“资产池”,里面包含存款、信托、股票等各类产品,任何一款混合型理财产品都会根据收益和风险匹配的原则,从“资产池”里面挑选产品进行组合。

  记者注意到,多家银行的混合型理财产品投资标的物里都能找到信贷类产品的踪影。前述城商行理财经理坦言:“当前多发一点混合型理财产品,对客户和监管层都好交代。因为单纯靠发行信贷类理财产品腾挪信贷资产的做法已经被禁止,‘资产池’缺少了这一个大头,就需要找替代物,各种资产都做一点,方便配置。”

  针对这一现象,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认为,理财产品往往存在着业务期限不匹配或集中到期的现象,会加大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难度。而高息揽储,则是一种业务层面的激励考核机制与银行整体风险承受度之间失衡的体现。一方面,以这种方式获取的负债具有极高的流动性,很多被短期高额利息吸引的资金存在“银行一日游”现象;另一方面,盈利压力又驱使资金业务进行大量的短借长拆等行为,加剧资产负债业务的错配风险。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更多专家专栏

更多金融动态

更多金融词典

    更多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