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心债券(dim sum bonds)”是香港债券市场上的一个特有俗称,专指在香港(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点心是香港茶馆里供应的可以一口吃掉的美食小吃:味道美、好吃,但体量小而少,不能当大餐,吃不饱肚子。
借用点心的特有意念,在香港发行的人民币债券,大都发行规模相对较少、票面利率低、几乎所有“点心债”都没有评级。对于在香港这个国际金融中心打滚的国际投行,个个都是胃口大得惊人,点心债的那么一点发行规模,当然都是任何一家大投行一口就可以吞下。据说,“点心债”的概念最早是在去年10月上旬,由港媒引述渣打银行的一份报告,因其形容精准、形象,而迅速得到投资界的广泛认同。从此,它便与熊猫债、武士债、洋基债一样,成为香港金融俗语。
点心债的最早发行,是2007年6月国家开发银行首次在香港发行50亿元人民币债券,获超额认购,被抢购一空。
点心债其后在香港市场受追捧,主要还是源于人民币升值的强烈预期。因为港元联系汇率制度的缘故,港币存款利率极低,几乎到零。点心债平均的息率是2%至3%,加上人民币按年的升值预期和实际升幅都在5%左右,合计就有7至8%的整体回报。
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大趋势下,内地相关部门频频推出包括人民币跨境贸易试点范围的逐步扩大等措施,香港的人民币存款在近几年内呈现爆炸性的增长态势。香港的人民币存款在2004年2月仅有8.9亿元,到去年底已飙升至3149.38亿元,至今年10月底更是增至6185亿元,相当于去年同期的三倍,是今年发行点心债规模的近六倍。德意志银行预计,随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扩大,香港人民币存款在2012年底将达到2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