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前夕存单变保单 老年人受害居多

2013-03-15 09:20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范乐

  中新网3月15日电 金融频道综合报道,今天是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是全世界消费者的节日。这几年金融消费纠纷一直被网友们所关注,通过合法途径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甚至以一人之力状告金融机构的胜诉案例也不在凤毛麟角,金融消费者保护自身合法利益的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在 3?15临近的这几天“存单变保单”又有多起浮出水面,当事人以中老年人居多,家属发现找上门后金融机构往往以各种方式拖延,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15前存单变保单连爆数起

  侵犯消费者财产安全权与知情权

  3?15前夕,“存单变保单”连爆数起,受害者往往为中老年人。

  新华网3月13日报道,辽宁省消费者协会近日发布2012年度消费维权典型案例显示,“存单变保险”的侵权行为仍然高发。张先生辛苦攒了半辈子的积蓄,一不留神竟被银行“买成了保险”。2012年2月,鞍山市消费者张先生将50万元存入一家银行鞍山市铁西支行,然而,当张某取款时却被告知50万元不是存款,而是新华人寿保险公司的10年期的保险。如果张先生支取即是退保,将损失5万余元。经鞍山市消费者协会调查发现,该银行侵犯了消费者的财产安全权和知情权,违背了诚信经营的义务,应予以退保。最终保费全部退还,消费者张某的权益得以维护。

  彭城晚报3月14日报道,郑先生在段庄广场附近的一家银行存款,结果1万元钱被忽悠成保险了,现在闺女等着出嫁,连陪嫁钱都没有,实在没办法只好先给闺女打欠条。郑先生到银行存款,柜台工作人员问存活期还是定期,并称活期到期利息少,定期到期利息多。郑先生当时想,一时不等着用钱,就存定期了。该工作人员又称,那就存3年的吧,3年到期,还可以送一份保险,而且利息还高,每年1000多元。可是次年起,保险公司就催他继续到银行存钱,而且必须连续存3年,3年后就可以取出来。郑先生赶到银行对此表示质疑时,对方才告诉他当时办理的是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保险业务,眼看已成了事实,郑先生也只好认了。今年3年期限已到,一到银行取钱,银行居然告诉他取不出来,而且要一直缴到10年后才能取出。

  “存时容易取时难”

  退保往往要付出昂贵代价

  中新网金融频道曾报道过方先生的遭遇,方先生购买了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国寿鸿康两全保险(A款)(分红型)》保险。在15个月后要求退保,经保险公司核算退回款项仅为本金的40%。

  60%的本金化为乌有,退保遭受的损失可见一斑,对于那些被诱导的存款者,不要说利息,想要退还全部本金都是难入登天。

  太原晚报2012年12月31日也曾报道客户被忽悠要求退保却屡遇障碍,74岁的张老先生带着7.7万元到学府街长治路口东南角的山西工商银行高新区支行存款。刚进大厅,就碰到一个身着正装的工作人员。得知其要存款,这位工作人员十分热心,极力向其推荐一种理财产品,说利息比普通存款高。张老先生在这位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将7.7万元全部购买了那份产品。几天后,张老先生将此事告诉了回家探望的女儿。女儿发现手中的东西不是存单,也不是银行的理财产品,而是中国人寿保险股份公司的一份投保单。张老先生急忙带上相关手续到银行找那位工作人员要求“退保”。但给张老先生办理保险的那位“热心”工作人员不愿出面,经银行经理联系,一位保险公司的李姓女经理接待了张老先生。但张老先生要求退保的请求被拒。不得已,张老先生决定“退一步”,表示一年后取回本金即可。由此,双方达成了一个书面协议。不久前,协议日期到了,保险公司却又变卦,坚持要扣掉6600多元手续费。

  “2013没见开门红”

  险企2月保费增速再下滑

  2013伊始险企的日子就不太好过。

  数据显示,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的1月寿险银保新单保费同比增速分别为:-57%、-7%、-61%、-60%。

  2月继续延续1月态势。

  这几天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都相继“晒”了前2月保费数据。结果显示,三家险企保费增速环比下滑。

  太保数据显示,今年2月太保寿险保费收入88亿元,同比下降10.2%;产险保费收入45亿元,增长7.1%。增速较1月有所下滑。

  新华保险数据显示,今年2月实现保费93亿元,下降13.2%。降幅较1月的10.3%继续扩大。

  今年2月,平安各子公司总计实现保费222.8亿元,同比增长5.3%。不过,较1月总保费的378.6亿元下降155.8亿元。(中新网金融频道)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更多专家专栏

更多金融动态

更多金融词典

    更多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