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结构回归常态 民生人寿有望去“直管”化

2012-09-21 14:02     来源:中证网     编辑:王伟

  9月20日,接近保监会的人士透露,保监会对民生人寿的党委管理体制“要重新研究”,其直管身份可能有变。

  所谓保监会“直管”公司,指的是公司党委书记和党委成员由保监会党委直接任命和管理的保险公司。这一体制本来是适用于国有控股且国有资产归属财政部管理的公司。全国拥有保监会“直管”身份的只有6家。民生人寿是唯一一家民营保险公司,其它5家直管公司都是国有公司。

  随着年初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信保、太平主要领导升格为副部级并改为中组部管理,以及2009年中再保险集团划归中投管理后,民生人寿已成为目前唯一还受保监会“直管”的公司。

  “直管”身份成为双刃剑,一方面是颇感自豪的金字招牌,但又导致公司治理出现“二龙治水”。由于种种原因,民生人寿总裁的任职资格3年未取得保监会的批复。之前其董事长更是由全国工商联的驻会副主席担任。

  这种独特的治理结构已经对民生人寿的经营产生影响。十年来民生人寿业务不温不火,迄今保费规模不及同龄的生命人寿一半。

  总裁资格3年未批复

  作为国内首家民营资本投资设立的寿险公司,民生人寿由全国工商联牵头组建,是国内第一家以民营资本为主体的寿险公司。

  或许带有试水民营资本进入寿险行业的意图,其党委成员组织关系管理在成立之初即被确定为由当时的主管单位中央金融工委“直管”。本世纪初中央金融工委撤销后,划归保监会党委“直管”至今。也就是说,其党委会成员任命需要保监会和董事会达成一致,同时认可。

  2009年7月,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到民生人寿宣布解聘段景泉辞去党委书记、总裁职务。

  但3年之后的今天,民生人寿的党委书记依然空缺,总裁的任职资格也一直未被保监会批复。据接近保监会人士透露,原因是保监会对民生人寿的党委管理体制“要重新研究”。

  据知情人士透露,民生人寿大股东万向集团创始人鲁冠球之子鲁伟鼎2010年5月出任董事长后,民生人寿曾提出由鲁伟鼎兼任公司党委书记,但保监会党委未予批复,民生人寿党委书记一职至今悬而未决。

  民生人寿官方网站显示,在民生人寿举行的相关活动中,鲁伟鼎始终以董事长身份出席,没有使用党委书记头衔。

  同时,民生人寿官网信息披露显示,2010年,第三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聘任魏均勇为公司总裁、黄敏为公司副总裁,但其后特别注明“任职资格待保监会核”。

  “数年未批复,可能保监会对人选不认可,也可能是因为保监会正在考虑取消"直管"。”一位老民生人寿人士称。

  保费不及生命一半

  保监会党委曾两度任命民生人寿党委书记兼总裁。其程序是,首先由保监会党委提名推荐党委书记人选,与董事会取得一致意见后,保监会党委任命党委书记,董事会履行总裁聘任程序,并报经保监会资格审查通过后正式聘任。

  第一任党委书记兼总裁王耀华,2005年离职。第二任党委书记兼总裁段景泉来自财政部,曾任财政部监督检查局局长。此二人均由保监会任命。

  除保监会和董事会同时有人事任免权,民生人寿的另一大特色在于现任董事长鲁伟鼎之前,历任董事长都不是来自股东方,而是来自中华工商联。

  这是因为最初民生人寿由中华工商联牵头找到数家民营企业组建,因此公司章程里曾明文规定,“民生人寿董事长从工商联驻会副主席中推荐”。2004年该规定从公司章程里被删去,但当时并没有改变“股东出钱不做主”的现状。2007年换届时,仍是原工商联副主席谢伯阳接任民生人寿董事长。直至2009年底鲁伟鼎接替谢出任董事长,才终结民生人寿董事长由全国工商联领导出任的历史传统。

  尽管董事长的产生体制已重新确立,但民生人寿的保监会“直管”身份并未变化。

  “直管”身份形成"二龙治水"的局面,使民生多年来经营方针一直摇摆不定。由于对规模与效益、当期亏损与长远利益的看法不一致,引发股东与管理层矛盾不断。按规定,重大投资、重大人事任命、重要决策等“三重一大”事件除董事会之外,也都要经过党委会批准。即使董事会集体通过,若党委会不同意,也不能成立。

  保监会的数据显示,今年1-7月,民生的保费收入为58.8亿元,而生命为163.6亿元。民生人寿的保费规模还不及同龄人生命人寿的一半。这与民生人寿的独特治理结构不无关系。(记者 包慧 21世纪经济报道)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更多专家专栏

更多金融动态

更多金融词典

    更多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