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本周二),人民银行在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中以利率招标方式进行7天期和14天期逆回购操作,规模共计1250亿元。其中7天期限650亿元,中标利率持平于3.40%,14天期的600亿元,中标利率下降5个基点至3.55%。
这是央行自6月下旬以来连续第10周于公开市场进行逆回购操作,创下自2002年6月以来连续逆回购操作的最长时间纪录。就在上周,央行当周抛出3650亿元逆回购操作以熨平短期市场资金波动,以致当周净投放规模创下7个月来单周最高。央行持续较大规模逆回购操作,使得临近月末货币市场资金极度紧张的“警报”已经逐渐解除。
中国货币网的数据显示,28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短期利率除隔夜利率小幅上升0.26个基点至2.7001%外,其余品种利率全线下调,7天和14天期限利率分别下行36.91和19个基点至3.0817%和3.3342%。
分析人士认为,随着逆回购的大规模频繁使用,准备金率下调等货币工具的使用时点将可能进一步推迟。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在逆回购已常规化的背景下,继续关注是否会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下调时点已经没有意义。“央行年内不应该也不会再下调基准利率,但可能考虑发挥利率浮动空间的调节作用。”鲁政委说。
多数业内人士认为,更多运用逆回购,可以主动、精准调节每周的资金面。与降低准备金率相比,逆回购在调控流动性上具有更加灵活、精准的特点:当资金面偏紧时,央行可以通过增加逆回购操作主动净投放资金;当资金面略微宽松时,央行可以通过逆回购到期后不展期实现资金的净回笼。
逆回购的频繁使用,在有效减缓流动性压力的同时,也削弱了市场关于8月份存款准备金率可能下调的预期,市场逐渐接受央行近期以“逆回购”替代“降准”调节流动性这一事实。此前,央行曾于2月、5月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在6月、7月央行两次下调基准利率的基础上,受资金面阶段性紧张影响,市场曾一度认为8月份将是准备金率调降的时间窗口。不过,随着央行逆回购的日趋常态化,市场对于短期内准备金率下调的预期明显趋弱。“作为短期平滑资金压力的工具,逆回购对于目前阶段性的调整比较有效。而下调准备金率则会通过乘数效应对未来物价房价的走高产生比较大的影响。”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
此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一些专家认为,尽管稳增长是当前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但基于对物价和房价反弹的忌惮,央行对于货币政策将保持谨慎观望的态度,难以出现大规模放松货币的行为。“目前广义货币(M2)增速已经接近年初决策部门定下的调控目标,加上下半年物价、房价可能上涨带来的新压力,面对目前尚不明朗的前景,政策调整还需谨慎。”连平认为。
在中金公司分析师徐小庆看来,央行之所以迟迟不降准,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房地产调控效果不显著,如果政策进一步放松可能会加重居民对房价上涨的预期。此外,对通胀预期抬头以及资本外流的担忧,也影响了政策放松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