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农产品价格传导 全年物价恐“前高后不低”

时间:2011-07-25 07:08   来源:经济参考报

  国家统计局24日发布的50个城市主要食品价格数据显示,7月11至20日,29种食品中16种的价格较7月上旬上涨。与上一次发布的数据相比,价格上涨的食品减少了7种,涨幅也出现明显的下降。

  “目前无论是生产资料价格还是消费品价格涨幅逐渐趋稳,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22日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时表示,从历史经验看,本轮物价上涨临近拐点。

  但下半年的物价形势难言轻松,坚持稳定物价总水平仍然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目前,农产品价格上涨正密集向终端市场传导,包括食用油、熟食、糕点、乳制品等食品价格开始接二连三地上调。分析人士认为,如果这些产品的涨价引起连锁反应,通胀高企还会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

  小涨

  多种农产品价格涨幅趋缓

  记者查看了商务部、农业部、新华社等机构最新发布的监测数据,发现多数农产品价格仍然小幅上涨,涨幅较前期有趋缓的迹象。

  商务部的数据显示,7月11日至17日,国内小包装大米、小包装面粉零售价格比前一周均上涨了0.4%,涨幅保持平稳。

  鲜活农产品方面,据农业部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网监测,今年第28周(7月11日至7月17日)全国“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为195.85,比前一周下降0.46个点。其中畜产品和水产品价格的环比涨幅较6月份均有所下降,蔬菜和水果价格则环比继续下跌。

  上半年对C PI上涨贡献较大的猪肉价格,近期停下了暴涨的脚步。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6月中旬以来,全国猪肉价格持续上涨,7月8日后猪肉价格高位企稳。7月23日与7月9日相比,约七成省区市猪肉价格波动幅度小于1.0%,全国猪后臀尖肉、猪五花肉价格波动幅度均不超过0.3%,同比涨幅依然较大但有所收窄,分别为57.4%、64.1%。

  生产资料价格方面,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与前一周相比,7月12日至18日国内监测尿素价格继续上涨,但上涨省区市的数量有所减少;复合肥价格继续稳中有涨;磷铵、氯化钾价格基本平稳。

  为了进一步稳定物价,22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坚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强化政府责任,加强市场保障,降低流通成本,整治市场价格秩序,对困难群众采取有力有效的救助措施。要全力夺取全年农业丰收,切实抓好秋粮生产,促进生猪等畜牧水产业稳定发展,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认真抓好防汛减灾工作。

  难料

  物价上涨“拐点”临近?

  自国家统计局发布的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 PI)创下三年来的新高,不少机构预计年内6.4%的C PI涨幅已经见顶,下半年物价有望回落。

  周望军认为,从历史经验看,本轮物价上涨临近拐点。包括本轮上涨,本世纪以来我国经历三轮价格上涨。第一轮是2003至2004年,持续了27个月。第二轮是2007至2008年,持续了24个月。本轮物价上涨到现在为止已持续了24个月。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7月份C PI或许还会创新高,但8月份以后应该会出现回落,第四季度将回落得更加明显。短期来看,C PI见顶并出现拐点是确信无疑的。

  上述三轮物价上涨与猪肉价格的上涨有着很强的相关性。据了解,受“非典”和“禽流感”事件的影响,新世纪以来猪价的第一个高峰期出现在2003至2004年。第二个高峰期即2007年至2008年的猪价牛市,猪粮比价一度高达10比1以上。去年下半年以来,猪价再次上涨,并于近期突破了2008年的高位。

  不过目前来看,猪价的拐点还很难真正到来。搜猪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因为生猪市场仍有供需缺口,只要饲料价格没有大幅下跌,整体价格跌幅就不会太大,猪价回落后最低价格也会维持在8至8.5元/斤。

  除了价格波动的周期,周望军认为下半年物价形势比上半年要乐观的主要原因是,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比4月份有明显回落,这种影响通过传导之后,在9月份以后对我们国家的输入性影响会有所放缓;国内的货币调控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流动性减少会对物价稳定发挥基础性作用;国内重要商品供给有保障,包括夏粮获得丰收,产量增长2.5%,肉、禽、蛋、菜和工业消费品供应充足。

  李迅雷认为,影响C PI的主要因素在于核心C PI(剔除食品和能源影响),核心C PI主要受经济周期的影响,而目前经济处于回落当中,长期来看CPI还是会回落。

  传导

  新旧因素交织食品企业接连提价

  虽然下半年物价形势稍显乐观,但农产品新旧涨价因素交织在一起,还是暗藏着很多不确定性。新涨价因素包括前期涨幅较小或者价格下降品种的“补涨”,这有可能使得全年物价“前高后不低”。

  有分析称,到目前为止,今年的高物价是在菜价涨幅低于历史平均水平的情况下取得的,而这一状况在三季度很可能会出现转变;从历史数据看,通常三季度环比和同比价格都比二季度要有所上升,就目前的走势看,粮价、肉价等食品价格在三季度将继续上涨。

  夏粮实现增产,早稻已经收获过半,占粮食产量70%的秋粮生产成为下半年的关注焦点。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秦富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尽管粮食丰收,但由于肉价大幅上涨,玉米等粮食需求增加,加上成本居高不下,价格还有一定的上涨空间。

  由于国家的调控政策,前期一些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在终端食品上体现得并不明显。随着原料成本的持续增加,食品企业的提价冲动愈发强烈。

  自去年11月份食用油“限价令”实行以来,食用油生产企业经营压力不断加大。虽然几家大型企业均表示目前没有提价计划,但终端市场上的部分产品价格已经开始上涨。根据商务部的监测数据,自7月1日起,全国豆油和花生油的零售价格连续两周的涨幅明显扩大。

  另据报道,包括麦当劳、真功夫在内的多家餐饮企业宣布提价。随着猪肉价格的持续高位运行,北京稻香村、庆丰包子铺等糕点、包子的价格也悄然上调。

  记者在北京一家餐厅看到某肉制品生产企业贴出告示称,因为原料肉、淀粉等成本价格飙升,企业已经无法消化成本压力,自7月15日起上调产品价格。

  据了解,肉-猪价差同比涨幅已经超过100%,达到了历史罕见高度。冯永辉认为,这折射出屠宰企业由于近期的猪源减少、抢猪而举步维艰,效益较差,已经不得不将高昂的猪价转嫁至肉价,并最终转嫁给消费者。

  对于这种价格传导,李迅雷认为,食用油等产品在CPI中占的权重不大,关键是这些产品的涨价不要引起连锁反应。如果出现连锁反应,通胀高企还会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

编辑:王思羽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