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央行行长任期将满两大因素或成继任人选关键

2013-03-18 10:36     来源:金融时报     编辑:范乐

  在执掌俄罗斯央行11年之后,现任行长伊格纳季耶夫即将在今年6月结束第二届任期。在过去10年间,即便全球经济阴晴不定,但俄罗斯在抗击高通胀以及稳定卢布汇率方面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而现年65岁的伊格纳季耶夫的表现也可圈可点。随着他的任期即将结束,谁会成为下一届俄央行行长,近来已经成为市场高度关注的话题之一。

  3月11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弘表示,虽然伊格纳季耶夫并未对未来的继任者人选给出只言片语,但各界有关继任人选的争议,暗示出俄内部在未来货币政策走向上存在分歧。他认为,考虑到俄央行独立性相对不强,未来俄经济形势以及总统普京的政策走向,将成为决定行长继任者的关键。

  市场猜测两大可能继任人选

  目前来看,俄罗斯央行第一副行长乌尤卡耶夫与现任普京政府经济顾问格拉济耶夫成为各界看好的行长继任人选。现年56岁乌尤卡耶夫出生在莫斯科,曾在莫斯科大学研习经济学。在1991年以经济顾问的身份加入到俄政府之前,他当过记者。他曾在财政部工作达4年,2004年开始在俄央行任职。有专家表示,因为有做记者的经历,与伊格纳季耶夫相比,乌尤卡耶夫更乐于向外界表达观点,在采访者面前的表现也更主动和自然。

  与乌尤卡耶夫身居俄央行高位的“地利”相比,激进经济学家格拉济耶夫被看好的原因则在于“人和”。作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格拉济耶夫去年成为普京政府在欧亚移民方面的顾问,这被外界视为其在俄政府地位提升的标志性事件。而在俄罗斯科学院日前撰写的报告中,他呼吁停止私有化进程,并力倡政府相对个人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好处更多。这与普京历来持有的政府主导型理念相符。货币政策主张方面,他与乌尤卡耶夫立场不同。他批评俄货币政策存在被动性,且央行关注点仅仅局限在货币总量计算上。他还呼吁降低利率刺激经济增长。

  关键性决定因素有二数据显示,2012年俄罗斯GDP增长为3.4%,几乎是所有大型欧洲国家中最高的。但是,俄领导人的期望值显然更高。总理梅德韦杰夫1月表示,今年实现5%的增长是可行的。不过,现实往往比理想更为严峻。最新数据显示,1月份俄经济仅增长1.6%。不仅如此,俄资本外逃以及通胀高企的“难题”仍未得到解决。在这些现实矛盾之下,近来俄内部对伊格纳季耶夫的指责声音增多,货币政策未来走向则是焦点之一。与不少呼吁俄央行货币宽松的观点相比,另一些专家则毫不客气地对货币宽松负面效应给予指责,甚至有人因此将俄央行形容为“吮吸俄经济血液的蝗虫”。在诸多指责之下,伊格纳季耶夫2月份按兵不动,并再度重申在通胀放缓之前将不会降息。

  “总的来看,决定未来俄央行行长的关键因素有两个方面。”张弘对记者说,其一是俄未来的经济形势。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俄经济运行压力加大;而从国际油价来看,由于全球经济复苏疲弱,新兴经济体增速放缓,俄在依靠能源出口加大GDP增速方面并不具有多大胜算。与此同时,资本外逃以及因为中产阶级焦虑引发的移民潮,更是让政府头痛的难题。普京力倡的俄经济模式转变,首要前提是维持经济增长,但维持增长就绕不开吸引外资。“在不少国家降息的同时,俄罗斯却在去年加息。”他说,这并非是因为经济过热,除了通胀的原因之外,缓解卢布贬值吸引资金回流也是决策者希望达到的目标。

  张弘还表示,普京未来的政策走向也是决定央行行长的关键因素。“与发达国家相比,俄罗斯央行独立性并不强,其受到政府的影响更大。”他说,因此在经济下行与资本外流问题相互交织之下,普京在货币政策上的立场和态度,也是影响到下一任行长人选的决定性因素。

  货币政策或暂难大变

  虽然伊格纳季耶夫货币从紧口风未变,但市场仍担忧他的接任者会否与其保持一致立场。“考虑到俄经济大幅减速,有关经济增长的担忧是可以理解的。”德意志银行驻莫斯科首席经济学家里斯夫利科表示,但对于俄罗斯来说,降低通胀率在赢得资本市场信心、提高投资和生活水平方面显得更为关键。“对于市场来说,维持俄货币政策从紧主旋律,保持政策连续性,是许多投资者乐于见到的。”他如是说。目前大部分专家都认为,从这点来看,乌尤卡耶夫比格拉济耶夫的胜算更大些。俄罗斯的复兴资本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查克罗夫说,后者成为新行长将令投资者感到“恐慌”,因为他主张的货币政策将加剧资本外流以及通胀。

  随着日本央行行长的更替,有关日本即将升级量化宽松的预期正大幅升温。在此背景之下,最近乌尤卡耶夫和格拉济耶夫均就货币战发出了警告,这也引发了俄罗斯会否加入货币战的猜测。另外,有一些专家还认为,有关央行行长人选问题,可能会引发俄新一轮的政治角力。

  “发达国家量化宽松,的确会给新兴经济体带来货币宽松的压力,”张弘说,但俄会否加入全球货币战取决于国内经济形势与通胀水平。发达国家量化宽松的前提往往是本国货币为“硬通货”,例如,美国量化宽松是把印出来的钞票“洒”到国际市场,国内的通胀并没有受到大幅影响。日本量化宽松也是同样的道理。但俄罗斯不同,卢布贬值可能会加剧国内通胀压力。另外,外资仍旧是俄经济增长中的关键因素,但量化宽松可能会加剧资本外逃。“从这些角度来看,俄加入货币战可能弊大于利,当局者可能会更趋谨慎。”张弘如是说。

  至于央行行长人选会否引发俄政治角力的问题,张弘则看法乐观。“一直以来,西方媒体不断炒作梅德韦杰夫和普京之间的政治分歧。”他说,但是需要看到的是,首先,俄罗斯政治生态中,即便梅普、普梅组合来回“切换”,真正掌控俄国家机器的核心人物是普京。其次,虽然两人政治观念存在差异,但梅德韦杰夫本身并没有挑战普京的能力和政治动能。因此,即便央行行长更替可能带来政治角力,也将是普京团队内部的调整与平衡,不大可能为普京现有权力体系带来很大的不稳定因素。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更多专家专栏

更多金融动态

更多金融词典

    更多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