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易帅 科伯特如何指引未来

2012-10-26 10:07     来源:经济参考报     编辑:范乐

  美国第三大银行花旗集团16日意外宣布,首席执行官维克拉姆·潘迪特(又译潘迪特)辞职,其与董事会之间的种种矛盾随即浮出水面。

  潘迪特的继任者、花旗“老兵”迈克尔·科伯特虽然在接受任命后做出承诺,将遵循潘迪特的既定策略,继续推动银行变革,但有分析人士指出,在战略重点、资源配置、监管合作和高管薪酬问题上,科伯特将更倾向于执行强势董事长迈克尔·奥尼尔的指令。

  无论走哪条路,当年混业经营巨无霸都将面临再度瘦身的命运。

  闪电辞职

  潘迪特的突然辞职着实让华尔街吃了一惊。

  毕竟,就在潘迪特辞职头一天,花旗刚刚公布了好于市场预期的三季度财报,华尔街的兴趣点还集中在花旗业绩是否已经企稳的猜测之上。在此之前,尽管华尔街充斥着潘迪特与董事会分歧严重的传闻,但后者曾明确表示,他本人计划再担任几年首席执行官,直到以国际业务为重点的“业务扭转计划”全面落实为止。还有外媒称,一位最近见过潘迪特和科伯特的高管说,两人均未暗示过即将出现人事变动。

  但该发生的早晚要发生,只不过这次来得有些突然。《华尔街日报》称,这个消息令花旗内部人员感到震惊。据几名雇员称,在曼哈顿的交易大厅里,当雇员们在显示器上CNBC的新闻中看到潘迪特辞职的消息时,可以听到人们发出了一声惊呼。当传出哈文斯(首席运营官)也一并离职时,交易大厅内一些雇员从椅子上跳了起来。一位驻亚洲的花旗高级银行家说,潘迪特辞职的消息出人意料。他说,亚洲的高管被弄得措手不及,部分原因是他们预计在潘迪特辞职之前会制定一个周密的接班计划。

  花旗在一份简短的声明中表示,潘迪特是自行决定辞去花旗首席执行官的,并描述他的离开是“友好的”。潘迪特在之后接受英国《金融时报》和《华尔街日报》采访时也承认了这一点,还说自己从来就没打算过永远担任首席执行官。潘迪特同时表示,离开花旗也不是因为钱的问题,他说自己过去也曾在必要时以1美元的年薪工作过。

  花旗董事会也表现出应有的善意。《华尔街日报》援引董事长奥尼尔的话说,“我们尊重他的决定”,从金融危机开始时被任命为花旗首席执行长到现在,潘迪特调整了公司的组织结构和资本结构,加强了花旗的全球业务,并重新将重心放到核心业务上来。

  新任首席执行官科伯特同样给予潘迪特足够的尊重。在写给内部员工的一封信中,科伯特指出,过去五年,潘迪特带领花旗重构传统银行业务,通过对客户的孜孜服务以及帮助客户追求卓越,为后继者树立了典范。“我想以个人名义对潘迪特先生和哈文思先生致敬,感谢他们在经济最动荡的时刻对花旗做出的贡献。如果没有他们的领导,花旗不会像现在这样力克挑战、勇创机遇。”

  矛盾激化

  尽管双方在分手之际表现出了足够的克制与尊重,但潘迪特与董事会之间多有矛盾已是不争的事实。在点评花旗换帅事件时,很多媒体将潘迪特及其团队与董事会之间的分歧列在首位。路透社的一篇文章说,在花旗公布潘迪特离职的简短声明后不久,他的名字就从花旗官方网站上消失了。

  据外电报道,花旗董事会15日举行例行会议来讨论季报,潘迪特与董事长奥尼尔再次争执起来,两人长期积累的矛盾达到沸点。奥尼尔对花旗的经营战略没有异议,却在会上批评潘迪特的管理作风,称他过于脱离银行日常运营,应该更加融入其中。潘迪特也没有示弱,主动提出辞职。对此,奥尼尔没有挽留。潘迪特的得力助手、首席运行官哈文思随后宣布辞职。于是,董事会紧急磋商接班人选,并于次日上午宣布连员工都深感突然的“换帅”决定。

  英国《金融时报》的一篇文章援引知情人士的话说,此前潘迪特与董事会就该行最近一系列的决策失误发生过冲突。归纳起来,今年发生的三大事件令双方矛盾逐渐加深并最终不欢而散:一是今年早些时候花旗未能通过美联储进行的“压力测试”;二是潘迪特在“股东决定薪酬”(say-on-payvote)的投票环节受挫;三是花旗以亏损价格向摩根士丹利出售零售经纪商美邦(Sm ithB arney)股份。

  根据2010年通过的金融监管法案(又称多德-弗兰克法),美联储每年要对具有系统重要性的大型金融机构进行压力测试。今年3月13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公布银行压力测试结果,在接受测试的19家大型银行中,包括花旗银行在内的四家未能通过测试。花旗的一级普通资本充足率在假定情况下为4 .9%,低于美联储5%的最低要求。

  由于测试没过关,美联储否决了价值80亿美元的股票回购计划,令董事会对潘迪特深表不满。资本市场的反应表明,投资者对花旗的失望明显增强。摩根大通银行分析师维韦克。朱内贾说,花旗银行没有通过测试“损害管理层可信度”,使花旗银行被挤到美国大型银行的边缘。

  还有报道称,潘迪特一向强调与自己与美联储关系紧密,他与下属沟通时,不时以“班”(B en,即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的名字简称)来称呼伯南克,显得与伯南克颇有私交,甚至连董事局也相信潘迪特与美联储关系“友好”。但压力测试未达标结果表明,相比其他华尔街巨头而言,潘迪特的影响力似乎没有像他试图彰显的那么大。

  一个月后,花旗的股东们开始反击。

  根据《多德-弗兰克法案》,股东们有权就公司高管是否可以拿到高额薪酬投票,简称为“薪酬意见投票”(say-on-payvote)。自股东们行使薪酬意见投票权以来,美国大多数上市公司都有惊无险。

  但潘迪特和他的管理团队却栽了。花旗55%的股东投票否决了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方案,包括潘迪特2011年的高额薪酬。从结构上看,潘迪特2011年的薪酬共计1500万美元,其中薪水170万美元,现金奖励530万美元,延期兑现股票400万美元、延期支付现金400万美元,此外他还将获得数百万美元的业绩奖。花旗股东们普遍认为,公司业绩基准线定得过低,相比之下潘迪特的薪酬太高了。

  值得玩味的是,在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该法签署时,华尔街巨头中仅有潘迪特亲赴华盛顿参加了签字仪式,而他如今却被自己双手赞成的法案绊了一个跟头。有分析指出,这一事件导致潘迪特和主导投票的董事会之间产生了巨大隔阂,成为日后花旗内部摩擦升级的重要原因。

  此外,潘迪特同意以27亿美元的低价向摩根士丹利出售所持零售经纪商美邦银行股份,让花旗不得不在第三季度减记资产47亿美元。为此,潘迪特招致了更多指责。

  今年4月,强势的迈克尔·奥尼尔接替理查德·帕森斯出任花旗董事会主席,董事会与潘迪特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恶化。据报道,奥尼尔是一个典型的银行家,曾在夏威夷银行、美国大陆银行和美国银行等多家银行工作,对花旗的未来发展方向与潘迪特有不同看法。奥尼尔担任董事长后,对董事会成员进行了 大换血,据说,自2009年以来,合共有13名董事离开,10名董事加入,曾与潘迪特在金融海啸当中共事的董事仅剩1人。一些新来的董事会成员认为,潘迪特不能迅速有效地执行策略,致使危机接踵而至。还有人担心,他缺乏战略远见,不能扭转花旗银行的困境,“他仅仅被认为是一个在技术上能力更强的人。”

  5年之困

  潘迪特被任命为花旗首席执行官多少有些偶然的成分,如果不是那场席卷华尔街的金融危机,花旗很可能还掌控在桑迪·韦尔(花旗帝国缔造者)钦点的接班人普林斯手中。

  回到2007年最后两个月,金融危机之下,花旗在遭受重大后迎来了高层震荡。11月4日,集团董事会召开紧急股东会议,决定接受备受指责的集团主席兼首席执行官(CEO)查尔斯·普林斯的辞呈,后者成为当年自美林公司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斯坦利·奥尼尔之后,美国华尔街第二名因次级抵押贷款危机而“下课”的重量级大佬。美国前财政部长、时任花旗集团执行委员会主席的罗伯特·鲁宾将担任集团临时主席,花旗集团欧洲区主席温·比朔夫将担任临时CEO。这样的过渡期维持了一个多月,之后大权落在了潘迪特的手中。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更多专家专栏

更多金融动态

更多金融词典

    更多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