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公布银行系统改革报告

2012-10-11 14:18     来源:金融时报     编辑:范乐

  10月初,欧盟公布了一份关于欧洲银行系统改革的报告,此项改革旨在对银行的投资和零售业务进行拆分,限制大银行的投资行为,进一步保护消费者。然而,此举将会断掉银行的财路,也使银行的整体性遭到破坏,自然招致欧洲各大银行的批评和反对。同时,对现有的银行业务进行拆分过程也十分复杂,短期内很难完成。

  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金融业呈现起伏动荡的态势。很多国际大银行过度涉足从事高风险行业,从而导致资产负债严重失衡,面临破产倒闭的危险。由于各金融机构之间因资产配置而形成复杂的债权债务关系,使得银行危机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一旦某个金融机构破产,资产配置失误,就会演变成全局性的金融动荡。在西方发达国家,全能式银行体制较为通行,包括德国的德意志银行和法国巴黎银行在内的欧元区内大型银行都将一般零售业务与风险更高的股票、债券以及其他证券产品的交易业务混合在一起。这些银行都有消费者金融服务业务,为消费者提供各类富有特色的、多样化的零售银行业务,德意志银行仅在这一领域就获利达几亿美元,占总体利润的三分之一。英国苏格兰皇家银行由于曾追求扩大投资银行业务规模,仅在美国次贷市场上投资亏损就达80亿英镑,最后该银行濒临破产而被迫向英国政府求助。去年12月,英国政府明确表示,将在2019年前实现银行零售和投资业务分拆,以避免金融危机重演后政府不得不承担救助角色。德国金融专家魏尔克认为,高额的利润回报,使银行进入了非常规的业务领域,实际上是在进行一场赌博。这位金融专家呼吁,投资银行从事零售业务的活动必须终止,必须让银行重新回归到自己本来的业务: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做一个协调者。同时要加强银行向中小企业的贷款倾斜,因为中小企业创造大量就业,是经济的支柱。

  德国版《金融时报》载文,提醒人们在欧洲银行改革问题上不要忘记历史的教训。文章回顾说,1929年~1933年爆发了席卷整个西方世界的经济大萧条,美欧银行大批破产倒闭,银行储户受到巨大损失。

  当时的金融专家均认为,混业经营是导致金融混乱、银行倒闭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在当时的美国,商业银行不仅自身动用巨资购买证券,甚至无所顾忌地为客户购买证券提供融资,以致证券市场上购买证券的私人资金90%来自商业银行,推动了证券行情的迅速飙升,成为导致泡沫经济的直接诱因。

  受欧盟委员会委托,前欧盟内部市场专员、现任芬兰央行行长利卡宁领导的一个银行改革小组,经过长时间调查研究于10月2日公布了一项欧洲银行改革方案。此方案要求欧元区各银行必须具有较高的储备金水平,并实施更严格的监管,避免银行为追求高风险业务的利润而陷入需要政府援助的困境。改革方案最重要的措施是:具有一定规模的风险投机交易必须同银行零售业务相分离,以免普通客户和存款人或者纳税人受到银行高风险投资业务的牵连。利卡宁强调,通过分析历次金融危机的原因,人们可以得出结论:银行高风险投资业务使私人获取利润,公众蒙受损失。因此利卡宁建议,大力限制银行高管的奖金数额。

  利卡宁的银行改革方案受到欧盟地区一些官员和广大公众的赞赏。德国欧洲政策专家费尔贝尔认为,该措施如同修建一座“防火墙”。德国社民党总理候选人施泰因布吕克在欧盟方案发表前就提出了同样的建议:要规定严格的资本比例,并授权欧洲央行对银行进行更严格的监管,防止银行冒过大的风险而可能对金融市场产生不利影响。拥护这一方案的金融专家认为,对银行系统进行这样的结构性改革,一是消费者不必再为别人的错误承担责任;二是通过提高透明度可以促进客户业务领域的竞争。利卡宁总结说,所有这些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银行应对损失的能力,降低风险,在银行面临倒闭的情况下,减少社会负担和政府担保的必要性。

  但利卡宁的方案也招致各大银行的批评,他们尤其反对对全能式银行进行业务分割,称这是在对银行进行瓦解。也有金融专家认为,对现有全能银行进行业务拆割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而且短期内很难完成。关键的问题是,银行如何提供足够的资本,以便在发生危机时不让纳税人承担损失。因此,最重要的是要求银行具有足够的储备金,对银行结构的调整可以放在以后进行。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更多专家专栏

更多金融动态

更多金融词典

    更多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