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欧央行量化宽松政策存风险

2012-05-23 10:11     来源:国际金融报     编辑:范乐

  在经济形势不振的情况下,美欧主要中央银行多采取量化宽松的政策措施加以应对。这类政策蕴含风险,央行政策是否是拯救经济的灵丹妙药值得探究。

  汇丰环球资本市场亚太区财富策略部总监叶剑雄5月21日发表分析报告认为,在经济形势不振的情况下,美欧主要中央银行多采取量化宽松的政策措施加以应对。但他认为,这类政策蕴含风险,央行政策是否是拯救经济的灵丹妙药值得探究。

  报告提到,近日欧元区债务危机加剧:西班牙银行体系出现安全问题,希腊银行依赖欧洲央行资金支撑;美国经济虽然略有起色,但市场人士都在担心2012年其踏上“财政悬崖”;英国经济去年第四季度和今年第一季度连续出现负增长,已陷入技术性衰退。环顾全球,很多人指望欧洲中央银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和英国中央银行加大量化宽松措施力度,刺激经济,避免全球性衰退。

  不过,叶剑雄认为,欧洲央行长期再融资操作只是把短期问题长期化,美国的量化宽松加上“扭转操作”,对改善市场气氛的效用期愈来愈短,英国央行则将资产购买计划的规模不断提高。若将三家央行资产负债表于2007年底“指标化”,以100为基数,迄今欧洲央行的指数已经升到260,美联储亦达到340,英国央行更已经膨胀到450。

  报告归纳认为,这些央行不断扩大资产负债表的不良后果有四方面:其一,央行承受潜在损失;其二,大规模量化宽松可能导致猛烈的通货膨胀;其三,央行在大量印钞后可能无法及时回收货币;其四,使央行、政府与选民的关系复杂化。报告提到,在欧美经济面临重大结构性赤字、增长前景恶化的情况下,量化宽松政策似乎让执政者既可以继续增加开支又无须提高税率。但由此会产生两个问题:首先,政府债务持续增加,会令经济长期低迷,日本已有例证。其次,央行因协助政府,会成为政治攻击目标。央行行长因为需要“连任”,所以与选举周期的关系也愈来愈密切,央行独立性会受到质疑。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更多专家专栏

更多金融动态

更多金融词典

    更多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