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首肯互联网金融 小微服务迎来新平台

2013-08-15 09:26     来源:京华时报     编辑:林天泉

  京华时报制图吴尚楠

  随着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风生水起,官方对其发展态势也由沉默变赞许。央行近日在《2013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首次对互联网金融的存在给予高度评价。在政策利好的支持下,互联网金融已经引得多家金融企业驻足,未来或将成为小微企业融资的新平台。

  □央行表态

  发展模式获认可

  随着互联网金融行业迅速发展,央行近期对互联网金融行业展开调研,未来或将明确监管部门及出台指导性规范。

  据了解,根据国务院有关批示,相关部门已经组成了“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监管研究小组”,于8月1日专程到上海、杭州两地进行调研,并到平安集团旗下的上海陆家嘴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市场股份有限公司和杭州阿里巴巴两家国内最大互联网金融企业进行实地考察。

  另一方面,央行近日在《2013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首次专题探讨互联网金融,明确表示互联网金融“是现有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对互联网金融的存在给予了高度评价。

  报告指出,“互联网金融业在资金需求方与资金供给方之间提供了有别于传统银行业和证券市场的新渠道,提高了资金融通的效率,是现有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报告还强调,互联网金融带来的交易成本大幅下降和风险分散提高了金融服务覆盖面,尤其是使小微企业、个体创业者和居民等群体受益。

  央行认为,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数据的大量积累和数据处理能力的不断提升促进了互联网金融业的发展。作为传统金融业与互联网结合的新兴领域,互联网金融具有透明度高、参与广泛、中间成本低、支付便捷、信用数据更为丰富和信息处理效率更高等优势。

  近年来,第三方支付、网络信贷、众筹融资以及其他网络金融服务平台等互联网金融业迅速崛起。以第三方支付为例,2012年市场规模超过10万亿元。其中,支付机构互联网支付业务6.9万亿元,移动支付业务1811.9亿元,处理收单业务3.8万亿元,预付卡业务575.6亿元。

  央行表示,互联网金融业从单纯的支付业务向传统银行业务领域渗透,在金融产品和服务方面的创新弥补了传统金融业的不足,同时,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不断完善电子银行和网上商城等平台,推出更加多样便捷的金融服务,带动金融效率的提升和服务成本的下降。

  行业风险不容忽视

  在肯定互联网金融地位的同时,央行也指出,作为一种新的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业也给金融监管、金融消费者保护和宏观调控提出了新的要求。“与传统金融业相比,互联网金融业的风险主要集中在消费者信息安全和风险管控等方面。”央行强调。

  央行认为,宜积极适应趋势性变化,开展相关研究和立法工作,充分认识和合理评估互联网金融业发展的特点及潜在影响;明确监管部门,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引导互联网金融业健康发展;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对金融消费者的教育和保护,为金融体系创新以及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央行副行长刘士余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了央行对于互联网监管的几个正在考虑的方向。“一是从登记角度,即互联网企业在向有关政府部门申请ICP(网络内容服务商)时,应当诚实说明是否涉及金融业务,若涉及就应当列明哪一类金融业务,这是登记而不是行政审批;二是在信息披露角度上下工夫,即互联网企业涉足金融业务的,就应当向消费者、向市场详细披露各类业务规则,清晰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三是从信息安全上下工夫,这既涉及国家互联网安全,又涉及互联网企业自身的信息安全,更涉及到消费者权益保护;四是遵循反洗钱的法律与规章;五是行业自律,互联网金融三大板块的排头兵和行业队伍已经基本形成,可以相互磋商,制定行业的‘君子协定’,这也是广义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六是推动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市场发展

  金融企业抢滩新业务

  金融业务似乎成了互联网企业最近的心头好,从今年6月支付宝推出余额宝之后,生意宝、收益宝、活期宝、现金宝、易付宝应运而生。新浪日前发布“微银行”,通过提供线上“虚拟贵宾室”,微博用户可在微博平台上完成开户、转账、信用卡还款、汇款、投资理财等服务。最近,新版微信5.0上线,增加了支付功能,用户可以绑定银行卡,在公众号、扫二维码、App中实现一键支付。

  谈到互联网金融的现状,除了互联网公司往金融方向渗透以外,一个不得不提的话题就是银行系电商。日前,较早涉足银行系电商的兴业银行宣布将要关闭其信用卡网上分期商城,引发了业界讨论。但银行业内人士指出,兴业银行关闭信用卡商城可能出于其自身发展战略的调整,未来银行进军电子商务的步伐不仅不会放缓,反而会加速。

  姜建清近日表示,工行将加强客户信息真实性治理,加快数据仓库和信息库建设,组建“数据分析师+专业分析师”的专业团队加快构建网上购物、投资理财、网络融资、消费信贷于一体,“支付+融资”的综合电子商务平台。

  此外,去年中国建设银行推出的“善融商务”,将时下最流行的电子商务模式和银行最擅长的金融服务相结合。与此同时,以华夏银行为代表的银行则与各大电子商务平台合作,推出“平台金融”,作为其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的一个新突破口。实际是借助大型电子商务平台的系统获得交易双方真实而有效的数据,在此基础上为企业实现在线融资等功能。

  小微服务迎来新平台

  小微企业融资难已成为老生常谈,小微企业抵押物不足、贷款期限短、周转频率快,由于缺乏正常的信息渠道,银行也不能及时掌握小微企业的信用数据,为规避信用风险而惜贷。

  央行《2013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互联网金融“交易成本的大幅下降和风险分散提高了金融服务覆盖面,尤其是使小微企业、个体创业者和居民等群体受益”。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末,阿里小贷投入贷款总额已超过1000亿元,客户超过32万户,户均贷款额度4万元。而以陆金所、拍拍贷为代表的众筹网站,小微企业的融资门槛就更低,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它们能直接向公众借款。

  东方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金麟表示,小微企业有可能在银行进军中获益,因为银行可以模仿阿里的金融模式,做一些小微贷款,提供配套的金融支持。很多中小企业主向阿里巴巴贷款,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银行的审查监管太过严格,而银行涉足电商,或许有望降低对中小企业的借贷门槛。

  信用风险有望解决

  业内人士认为,规模越小的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帮助越大。对于国民经济来说,银行就像主动脉,互联网金融就好比毛细血管。中国金融体系其实不缺钱,但是钱没有放在需要的地方,“毛细血管”不够丰富是原因之一。所以,发展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普惠金融,对于培育小微企业具有重要意义。

  在具体操作上,金融机构在解决小微企业抵押品缺乏导致的信用风险方面,可以通过“电商+平台”、“P2P”等互联网金融模式,利用大数据和信息高速通道提高业务处理效率,降低业务成本;也可以完善适合传统金融机构运营的“关系贷款”模式,与小微企业建立良好的长期联系,得到小微企业的经营信息和管理者信息,最大程度的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还可采用“专营机构”形式,针对特定供应链或特定科技型企业,集行业专家和银行资源优势于一体,采用批量化、标准化模式,缩短贷款审批时间。

  目前,已有银行推出了“供应链模式”“商圈模式”“联保模式”等创新性小微企业服务模式。

  (京华时报记者马文婷 高晨)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更多专家专栏

更多金融动态

更多金融词典

    更多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