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大降+需求偏弱 7月贷款不足7000亿

2013-08-01 09:36     来源:经济参考报     编辑:林天泉

  存款大幅波动之余,贷款也跟着坐上“过山车”。7月31日,据《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7月最后三天,工、农、中、建四大行信贷投放虽有小幅增加,但截至31日,四大行当月的信贷投放总量仅2100亿元左右,接近今年2月的较低水平。由此,业内人士普遍推断,按照目前四大行信贷投放量一般占全行业32%这一比例来看,7月银行业新增人民币贷款可能仅6000多亿元,不足7000亿元几乎已成定局。

  申银万国的调研结果显示,截至7月28日,四大行当月信贷投放仅1960亿元,且第四周内,四大行信贷投放总量呈现出负增长。这意味着,7月末,银行贷款不但投放缓慢,在大量贷款到期、资金回收的影响下,信贷总量较前三周约减少了260亿元。

  “在大多数商业银行看来,7月实体企业的信贷需求依然偏弱,受制于财政缴款及同业去杠杆等因素的影响,存款大幅负增长是导致贷款投放逐渐放缓的重要因素。另外,7月外汇占款预期也比较低,银行业资金仍比较紧。”申银万国银行业分析师倪军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存款方面,尽管7月第四周,四大行存款小幅增加了600亿元,但7月第一周,四大行存款较上月末下降了7200亿元,当周,全银行业的存款负增长约1.3万亿元。此后,在存款下降压力的笼罩下,银行业7月人民币存款艰难增长,截至7月末,各项存款仍可能负增长约9000亿元。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表示:“每过季末考核,银行存、贷款就面临着大幅波动,这种状况不可持续,监管层应该强化日均存贷比考核机制,让银行根据自身能力投放贷款。未来吸纳存款和固定资金资源也将成为银行间竞争的重要方面。”

  近一段时间,监管层一再警示银行的买入返售业务,以及同业资金期限错配等风险问题,因此,银行同业之间资金流动的渠道收窄,并且随着流动性紧张苗头的出现,银行资金价格攀升,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实体经济的贷款利率上涨,导致不少实体企业宁可选择非信贷渠道进行融资,尤其是小微企业更倾向于选择民间借贷渠道。

  从当前整个宏观经济面上看,7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可能继续放缓,资源及工业品价格持续低迷将继续抑制采掘业和制造业的新增投资。与此同时,出口企业对信贷的需求也依然疲弱。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鄂永健分析称:“今年上半年,银行业人民币贷款增加5.08万亿元,同比仅增长4.6%。不过,新增的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的比重比去年同期降低了12.4个百分点。在社会融资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企业面临的实际贷款利率相对较高,可能高达9%以上,这远超过了G D P的增速。并且,今年以来,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一直保持在20%以上,对资金需求一直比较旺盛,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也有大量的融资需求,包括用来‘借新还旧’等,这些都依然占据着大量的银行信贷资源。”

  另外“产能过剩导致制造业投资需求不旺,先进产能不足抑制了信贷的有效供给,大量的高端产品仍需进口。产能过剩不仅引发恶性竞争,造成企业效益下滑,抑制投资需求,而且产能过剩行业不良贷款的增加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鄂永健进一步判断“从7月开始,下半年制造业信贷需求依然难有明显起色,但预计部分项目加快建设进度对信贷增长有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在外汇占款增长低迷、银行存款压力依然较大的情况下,银行信贷投放能力不强。”

  随着中央高层定调下半年经济工作重点为“稳增长、调结构和促改革”,可以预见的是,8月地方投资启动将进一步提速,行政审批权的下放效应也将逐步显现。

  不过,大多数业内专家依然指出,中国正处于从高速增长区间向中速增长区间的过渡中,经济面临的结构性矛盾较多,必须依靠经济转型升级才能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在信贷投放方面,货币供应量增速继续回落,期间信贷结构调整力度将加大。农业银行战略规划部认为,按照“3∶3∶2∶2”投放节奏,下半年信贷规模为3.5万亿元,考虑到上半年的部分贷款规模可能会转移到下半年,因此下半年的信贷投放规模在4万亿元左右,今年全年新增贷款规模约为9万亿元左右。

  对于后半年的信贷投放,业内专家判断,即便投资将在一定程度上使信贷需求环境回暖,但信贷投放的主线依然会从严控制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贷款,优化融资结构。

  银监会主席尚福林亦在银监会31日召开的上半年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暨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上强调,“要通过调整信贷结构盘活存量,通过改善信贷投向优化增量。”具体而言,盘活的存量和今年的增量贷款将向以下五个方面倾斜:一是向重点在建续建项目、保障性安居工程,以及传统产业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产业、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新兴服务业和生活型服务业等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中有重大影响和示范引导作用的行业倾斜;二是向化解过剩产能倾斜,进一步完善差别化信贷政策,并将执行情况纳入年度考核之中;三是向小微企业倾斜;四是向“三农”倾斜;五是向消费升级倾斜。

  (记者 蔡颖)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更多专家专栏

更多金融动态

更多金融词典

    更多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