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产品设计难度增加

2013-07-12 10:06     来源:经济参考报     编辑:林天泉

  新华社/路透

  继6月中旬,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实行全国集中统一的电子化登记报告制度后,近日,央行又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3〕第8号”,正式叫停银行间市场不透明的线下交易,此举将使得之前多为线下交易的银行理财账户受到影响。

  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将理财产品信息更多地置于监管视野内,有利于防控系统性风险,不过新的规定中设置了报备期限和具体的审核要求,这对未来银行的理财产品设计客观上增加了难度,尤其是一些结构性产品。不过,长期来看,规范理财产品的资金流向一方面有利于帮助投资者防范投资风险,另一方面有利于在防控风险的同时,引导银行资金进一步流向实体经济。

  三季度理财产品现量价齐跌趋势

  进入三季度,随着央行释放流动性,银行中期考核落下帷幕,7月首周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量和预期收益率均有所回落。

  普益财富最近统计显示,7月8日至7月11日商业银行发行了357款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61%,预期收益率进一步下降。

  就在7月份的第一周,58家银行共发行了497款理财产品,产品发行量减少77款。具体而言,人民币债券和货币市场类理财产品发行数为232款,较上期报告减少21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72%,较上期报告下滑39个基点;外币债券和货币市场类理财产品13款,较上期报告增加8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1.56%,较上期报告下滑28个基点。

  普益财富研究员曾韵佼分析称,“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投资资产的回报率。进入7月份,市场流动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银行间市场主要期限的拆借利率明显回落。但7月5日商业银行上缴存款准备金,且央行近日多次对货币政策的表态,预示着三季度市场资金面的情况不容乐观,货币市场利率要回到一季度的宽松状态,可能性不大。”

  “反映到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上,随着银行考核时点过去,银行对资金的渴求程度出现下降,因此产品收益率会下滑,但7月份产品收益率较4、5月份还是会保持优势。”曾韵佼进一步表示。

  电子化登记增加产品设计难度

  今年6月中旬,银监会向商业银行下发《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一期)运行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同时,正式启用了理财信息登记系统,明确规定今后所有理财产品只有在该系统登记后才可以发售,未进行系统报备的理财产品,不得发售。并且,银监会还要求,该理财系统要求上报的理财产品范围,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本行开发设计的理财产品。这些产品通过审核后,理财产品、理财业务从业人员将获得系统自动赋予的唯一登记编码。

  具体而言,商业银行总行应在理财产品销售前10个工作日,通过系统向银监会或属地银监局报告产品相关信息,理财产品需逐只报告,包括申报、发行、存续、终止登记。另外,商业银行需要在7月31日之前完成2011年和2012年两年已经成功发行的理财产品信息的补录工作。

  据《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此前,商业银行发行理财产品前是要求通过书面化的形式进行备案,且每月一次向银监部门上报自查的理财产品余额及资产配置、资产状态等信息,银监会只能事后看统计结果。现在,银监会启动电子平台监测系统后,无疑将有利于监管部门事前监测银行理财市场的状况。

  监管层认为,电子监测平台属于非现场监管,如同商业银行定期就要通过一个特定系统向银监会上报利润、资产等数据一样,理财产品在电子化平台上登记能更加公开、透明。

  不过,对于商业银行今后发行理财产品而言,如果按照监管的要求,那么一款产品设计出来后电子登记加上内审,差不多得15天后才能销售。这就意味着,“今后,理财产品难再短期内快速地募集资金了,并且一旦发售周期变长,那么在产品设计上,比如挂钩股市、黄金类的结构性理财产品,这类根据市场行情会有收益变化的非保本型理财产品,设计难度会有所增加。”建行一位理财产品经理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

  还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理财产品电子化登记后,将导致银行利用表外资产进行资金腾挪的空间被压缩,募集的资金投向将受到一定的监管,理财产品收益水平难以攀升,甚至存在下探风险。

  银行间市场理财账户线下交易受限

  与此同时,7月9日,人民银行以〔2013〕第8号公告的形式再次对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结算管理做出了新的规定。在此新规下,银行理财账户也将受到影响。

  业内分析人士均认为,人民银行的文件与6月银监会要求银行理财产品统一电子化登记新规相互配合,目的是将理财产品的信息更多地处于监管之下。据悉,之前,银行理财资金配置资产最广泛的银行间债券市场,由于商业银行以理财产品管理人的名义,在银行间债市开设的银行理财户多数为丙类户,理财投资的主要标的资产也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因此,债券市场的严厉整顿给银行配置债券类资产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

  申银万国的分析师还认为,人民银行8号文取消了理财产品广泛使用的线下交易方式,传统银行理财产品交易模式将受到打压。

  监管层引导理财资金流向实体经济

  “实际上,监管层出台各种新规的目的并不是打压理财产品市场,而是意在规范理财产品的资金流向,当这些产品限期错配等风险问题浮出水面时,监管层必须采取措施来遏制系统性风险。”社科院金融产品研究中心一位研究员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目前,不少银行将非标准化债权投资的理财产品清理得差不多了,下一步,银行对债券类以及挂钩黄金、信托等的结构性理财产品的设计应该会更加谨慎,并且资金流向会更加透明。”

  日前,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在“严密防范金融风险”一条中也提出“按照理财与信贷业务分离、产品与项目逐一对应、单独建账管理、信息公开透明的原则,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加强行为监管,严格风险管控。”并且,在“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的大框架下,其中重要一项就是要让理财产品资金投入到实体经济,而不是在金融系统内自循环、空转。

  “理财产品资金未来的投资方向一定是要和支持实体经济联系在一起的,形式上可以创新,监管当局对风险监控也需要有前瞻性,正如银监会所言,让理财产品对接实体企业和项目产品,能够进入实体企业,就能创造新的价值,覆盖成本和风险。”上述社科院研究员进一步说。

  对于下半年理财产品投资的选择方面,有商业银行理财分析师建议,“下半年,美国经济的稳步复苏将有助于带动全球经济走出阴霾,股票仍是有效创收的投资标的,若投资者希望收获高收益,可考虑挂钩海外成熟市场股票的结构性产品,不过也要注意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更多专家专栏

更多金融动态

更多金融词典

    更多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