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日前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再次明确,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观察人士认为,这预示着我国利率市场化将打响攻坚战,即进一步扩大存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建立健全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在市场流动性充裕、存款增长良好的预期下,央行有望年内公布利率市场化改革具体措施。
首先,从此前我国提出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路线图可以看出,利率市场化的总体思路是:先放开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再逐步推进存、贷款利率市场化。而一般认为,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将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农村,后城市;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顺序进行。
由于目前贷款利率普遍上浮,完全放开贷款利率下限不会对金融市场带来重大冲击,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贷款已经实现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的下一轮突破口则是激活存款市场。一方面,针对小额存款的存款保险制度将加速推出;另一方面,针对大额长期存款的市场化可能重启,如可能在大中银行展开大额可转让存单试点。
观察2012年6月存款利率上浮区间扩大后商业银行存款利率的变化情况,从期限来看,短期存款对利率上浮区间的放开比较敏感,长期存款定价较稳定。所以,一种可能路径是进一步扩大甚至放开中长期定期存款上浮区间,待时机成熟后再逐步扩大短期和小额存款利率上浮区间,直至最终放开上浮限制。
也有学者建议我国应借鉴国际经验,引入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这一金融产品。由于大额可转让存单的期限可为几个月到几年,平均期限明显长于存款平均期限,有助于银行提高负债平均期限,缓解传统银行和影子银行普遍面临的“短借长贷”期限错配问题。
其次,Shibor将承担市场基准利率角色。Shibor主要用来反映我国货币市场上人民币短期资金的供求情况,对基准利率的有效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从金融十二五规划可以看出,央行将会发挥Shibor的基准作用,健全中长期市场收益率曲线。未来随着基于拆借利率定价的金融产品进一步丰富,Shibor可能替代存贷款利率成为基准利率。
再次,未来将推动货币政策工具转型。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多数国家都以再贷款和再贴现利率作为主要政策工具。未来央行通过再贴现利率或公开市场操作来影响Shibor,进而间接影响市场利率将成为我国主要货币政策手段。
其中的关键是,要有效疏通利率传导渠道。利率传导渠道的畅通不仅依赖于利率市场化,还需要提高金融机构风险定价能力及企业对利率的敏感性。近期央行频繁使用逆回购来调节流动性,也是为了培育完善的利率调控体系。此外,6月底的银行间市场“钱荒”也是央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前的一次试探或压力测试。短期内资金价格高企和银行头寸剧烈调整是利率“闯关”的典型表现。此次“钱荒”表明利率市场化加速,近端的银行利率开始传导至远端,利率传导更为有效,但暴露出银行系统对于流动性风险的管理还不到位的问题。
一方面,利率市场化不是简单地放开存款价格,而是需要银行不断提升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央行不会再走过多行政干预的老路;另一方面,当前实施的存贷比监管造成超储率和资金利率显著波动,严重阻碍了利率传导机制,相信在十二五期间内存在调整存贷比监管的需求。
最后,择机推出存款保险制度。十二五期间将建立完善存款保险制度及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择机出台《存款保险条例》。我国目前的银行业经营实际上是以国家信用为担保,存款保险制度的出台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利率市场化后的金融稳定性,是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条件。
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利于加强金融机构风险定价能力,缓解目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深层次矛盾。而央行进一步放开存贷款利率幅度到现在已经有一年左右时间,市场也经过调整和适应,主要金融机构对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已有较充分准备。在未来市场流动性充裕、存款增长良好的预期下,央行有望年内公布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具体措施。(记者 张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