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未来信贷增长或将放缓

2013-07-02 09:39     来源:中国证券报     编辑:林天泉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滨7月1日表示,当日公布的PMI指数回落至50.4符合预期。短期内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仍是制造业的疲软。而银行间资金紧张的后续影响或许将是信贷增长放缓和贷款利率上升。

  朱海滨认为,支撑未来经济复苏的因素有:持续强劲的基础设施投资和稳定的民间房地产投资;今年下半年全球经济形势的改善;2012年四季度和2013年一季度信贷增长的滞后影响。

  在诸多因素中,信贷渠道的影响是最大的不确定性。2012年四季度和2013年一季度快速增长的社会融资总量与弱势的经济数据之间的脱节表明信用传输渠道可能没有过去有效。这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较大部分信贷参与到了投机活动中。例如部分公司将较低利率获得的银行贷款投资于影子银行活动。这意味着社会融资总量数据可能高估了信贷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二是近年来投资效率持续下降,现在每单位GDP需要的投资量和信贷量要更高更大。此外,信用渠道效率下降引起了决策层的注意,这也是人民银行不愿放松货币政策的主要原因,但通胀压力较低暗示着存在降息或降准的空间。

  朱海滨预计,未来数周银行间资金压力将得到缓和,但影响尚未结束,并有可能通过两种渠道影响经济复苏。一是信贷增长放缓。根据摩根大通预测,2012年全年社会融资总额将在18万亿元左右,这也就是说6月至12月的预期规模为9万亿元,甚至低于去年同期水平(9.7万亿元)。从量上看,预计今年四季度社会融资总量(存量)增速将从1季度的21.2%降至18.5%。即便如此,这一速度仍高出名义GDP增速一大截,但如果信贷构成问题(投机性金融活动)得不到解决,实体经济部门将受到流动性紧缩的冲击。

  二是贷款利率的增长。未来几周银行间资金利率将回落至更为合理的水平,但很可能仍将维持在压力前水平之上,如果金融机构将增加的融资成本传导至最终借款方,实际上相当于收紧了货币投放,将对经济活动造成下行压力。

  朱海滨认为,人民银行仍具备纠正潜在紧缩倾向的政策余地。然而,恢复信贷渠道的有效性,特别是投资效率下降的问题,这需要支持性财政、产业政策和结构改革。(朱茵)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更多专家专栏

更多金融动态

更多金融词典

    更多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