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公司“创业”进行时

2013-05-20 14:02     来源:金融时报     编辑:林天泉

  从2009年试点启动以来,消费金融公司似乎一直“游离”于公众视野之外。日前,一则“监管层或已决定不再扩大消费金融公司试点范围”的消息让消费金融公司再度引起人们的关注。

  试点之初,消费金融公司有着“促进国内消费、丰富金融机构类型以及满足不同层次消费需求”的美好愿望,但“不扩大试点”似乎表明,现实情况与当初的构想存在差距。

  事实上,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经过3年的发展,年轻的消费金融公司可以说是初长成,但仍在“艰苦创业中”。如何在国内市场落地生根,构建起真正适合中国国情的、成熟的消费金融模式,正是这些消费金融行业先行者们当前仍需努力探索的。

  仍需培育的市场

  “由于大学期间有一笔助学贷款产生过逾期,所以银行的个贷以及信用卡很难申请。”在北银消费金融公司的营业厅里,客户张先生向记者说:“后来听说消费金融公司可以办理贷款就过来试一下。”

  其实,像张先生这样由于特殊情况很难在银行获得所需金融服务的中低收入者,正是消费金融公司的主要客户群,而监管层也希望其能填补银行传统个贷、信用卡业务和小贷公司等的空白区域。

  位于上海的另外一家消费金融公司,中银消费金融公司就把目标客户归结为“小新”和“大新”。即处于大学毕业初期、初入职场需要用钱的社会新人和工作若干年、处于结婚生子阶段又有资金需求的“新人”们。同样,北银消费金融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的主要客户群是传统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金融服务满足不了的消费群体,该公司客户中,中低收入消费者占到了75%,25~35岁的年轻人占比达到了80%。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试运行3年有余,消费金融公司对自己的目标客户群已经有了清晰的认识,但对不喜欢“寅吃卯粮”提前消费的中国消费者来说,大多数人对这一机构的了解依然有限。北银消费金融公司成立3年,客户数量累计也仅7万户。

  “这个市场是个仍需要培育的市场。”北银消费金融公司产品与渠道拓展部副总经理靳立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去年年底举办的“2012消费金融论坛”上,一位业内专家就曾表示,消费金融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可能还是要上规模,“因为没有规模,它盈利的模式很难实现”。

  靳立新认为,就这4家消费金融公司现阶段的市场而言,不管是根植于北京市场,还是天津市场,都还有拓展空间。“北银消费从第一年2000万元的规模到现在,每年都是呈几何性在增长,这说明这个市场还很大,单单北京市场就仍需要深深地去挖掘。”靳立新说。

  探索适合自身的模式

  面对仍处在培育阶段的市场,在缺乏可供复制的既有模式情况下,4家消费金融公司都在探索创新适合自身和国情的经营模式。

  “2010年公司成立的时候,我们对于消费者的真正需求了解非常少,所以第一年整个规模只做了2000万元。3年来,在产品设计、流程设计上我们紧贴市场,面向中低收入老百姓,跟他们生活方方面面、息息相关的消费,我们都尽量通过产品来满足他们的融资需求。”靳立新说。

  在产品多样化方面,北银消费开发了包括用于购买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的“轻松付”,为教师设计专属消费贷款的“明师贷”,向已签署三方协议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发放“助业贷”等。去年,北银消费金融公司还推出了国内首款针对农民客户信用消费贷款——“惠农贷”。

  中银消费的产品模式跟北银消费最为接近,包括直营为主的新易贷信用产品和与商户联营为主的“新易贷商户专享贷”。而外资身份的捷信消费则借鉴了母公司在消费金融领域的现成经验,主打POS贷款,类似于其他两家的涵盖教育、装修、旅游等领域的商户消费贷款。

  经过3年多的探索,消费金融公司在各自的经营模式下都有所收获。数据显示,目前北银消费金融公司贷款余额已突破26亿元,累计放款突破37亿元。中银消费金融公司到去年底的贷款余额也超19亿元,税前利润较上年增长200%,核心运营能力指标提升了5倍,经营效益两倍增长。而探索中的消费金融公司的盈利能力也刚刚露出一角,据记者了解,目前4家试点消费金融公司都已经实现盈利。

  不过,目前被普遍采用的商户合作模式也面临着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营运成本。

  北京北三环马甸桥附近的一家大型家电卖场,是北银消费金融公司网站公布的合作商户。在这家卖场,记者并没有看到关于消费贷款的明显标识,一名卖场工作人员也对记者表示,对消费金融公司不是很了解。

  在该卖场服务台的一角,记者发现了北银消费金融公司的柜台,柜台上只有一张普通打印纸大小的“分期付款”的业务介绍,但鲜有人问津,据了解,这里的驻店人员已经撤走几个月了。

  北银消费金融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业务的发展,考虑到驻店销售的成本,现在只是客流比较多的几家商户有驻店人员,其他都改为商户代理模式了。

  事实上,按照消费金融公司的规划,商户与消费金融公司的合作应该是双赢的,但“像电器卖场这种商户,人员流动性比较大,对消费金融的了解也会参差不齐。消费金融公司在与商户未来的合作中还要在宣传和培训上多做工作。”某消费金融公司人士对记者坦言。但对刚刚实现盈利的消费金融公司而言,宣传和培训费用依然是笔不小的负担。

  成长的烦恼

  其实,作为一个刚诞生3年多的新生事物,消费金融公司还面临其他一连串“成长的烦恼”。

  据记者了解,相比于高额的成本,更为重要的是消费理念的转变依然是消费金融公司发展的一大束缚。事实上,虽然审批快捷、无抵押、无担保的特性看起来很诱人,但透支消费的本质仍在挑战国人的传统消费观念。客户对消费金融行业、消费金融产品和新增的融资渠道都缺少认识,国内商户接受消费金融业务的意识与外资或合资的商户相比也存在一定的差距。

  除此之外,整体的社会信用水平较低是其面临的又一困扰。一消费金融公司人士告诉记者,中国的征信环境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很多信用评估信息在国内难以取得,这是目前消费金融公司遇到的最大障碍。

  靳立新表示,有很多中低收入人群尚未形成良好的信用意识,消费金融公司为此做了大量宣传来进行培育。在他看来,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管是老百姓的消费理念,还是市场制度的完善,信用环境的培育,方方面面我们觉得都需要对消费金融公司有一个支持。”靳立新认为。

  “想达到西方国家的成熟度,至少还需要30年。”靳立新对记者说,相比开拓市场,探索出一套成熟的发展模式是目前的首要问题。“如果发展模式不成熟,即使开拓更大的市场,也很难满足中低收入老百姓的金融需求。”(杜金@)

  标签:靳立新商户金融公司卖场消费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更多专家专栏

更多金融动态

更多金融词典

    更多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