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3月28日,国务院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批准实施《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并确定了规范发展民间融资、加快发展新型金融组织等12项主要任务。
转眼,温州“金改”将满一年。今年,是温州市委市政府确立的“金改”突破之年,而突破的关键,在于更多的政策扶持。今年全国两会上,温州的代表们将许多“金改”建议带到了北京。
“金改”实践者顾虑重重
作为温州“金改”的实践者,全国人大代表、华峰集团董事局主席尤小平对“金改”目前遇到的瓶颈有着切身体会。
华峰集团是温州“金改”的一个标杆。集团目前拥有两家自主上市公司、三家特色金融公司、四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它旗下的小额贷款公司,总资产全国数一数二,另外还有一家成立不久的民间资本管理公司。
尤小平说,华峰小贷公司一度是温州小贷公司转村镇银行的首选,但直到如今,也没有进一步上报转制申请。
“我想等配套政策完善。”尤小平说,温州人都有金融梦,当初成立小贷公司,其中一个原因也是冲着能够转村镇银行,但他止步了。他解释说,既然是金融机构,接受银监会监管是必要的,但是按照银行的经营模式来发展村镇银行,能否发展成功,还需要观察。同时,温州金改的核心其实还是利率市场化,但这点很难。如果转制为村镇银行,在利率没有市场化的背景下,老百姓肯定选择更为安全的国有、商业银行。
在小贷公司前景仍不明朗的情况下,去年8月,尤小平又牵头成立了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然而,一段时间实践下来,尤小平觉得资金管理公司就是“四不像”——不像银行、不像信托、不像投行、不像基金。如今,资金管理公司已经募集了1个亿的民间资金,但到底怎么去投放,尤小平仍然有诸多顾虑。
需要来自顶层的设计
和参与“金改”的企业一样,温州当地政府也在“摸着石头过河”。
全国人大代表、温州市长陈金彪说,过去一年里,温州“金改”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比如说,地方金融组织体系,我们构建地方的村镇银行,包括非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资本管理公司等等;区域资本市场体系,我们建立了产权交易中心,建立了民间资本借贷服务中心,更好地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关于监管体系,我们成立了地方金融监管局、金融仲裁庭、金融法庭,服务上还发布了温州指数。”
但陈金彪也承认,在“金改”道路上碰到一些障碍。比如法律体系上还有空缺。怎样的民间融资才算合法,需要法律体系保证。另外,“金改”过程需要一大批法律、会计、征信等中介机构支撑,中介机构培育发展需要一个过程。
“不到1年时间,要完全满足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是不可能的。目前中小微企业的融资主要还是靠国有、商业银行,民间资本作为辅助渠道,但我们的目标是希望让民间资本成为小微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
陈金彪说,“金改”需要自下而上的创新,也需要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现在民间的创新热情很高,但有些领域是红线,比如,村镇银行的发起,这个需要顶层设计来制定门槛准入制。
“金融改革并非包治百病,许多措施不可能立竿见影,“但今年的金融改革依然存在较大的突破空间,许多领域将获得更多的松绑。”陈金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