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信系统:不是“看不起”,而是“看不清”
疏通银企对接阻碍的关键一点是完善征信系统。
我国的企业征信系统建设起步较晚。据了解,人民银行于1997年开始筹建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于2004年成立银行信贷征信服务中心。客观上看,这套征信系统还不甚完善,内容真实性难保证、信息应用过程存在风险、系统功能有效性难发挥。其中,最令中小外贸企业尴尬的就是信用记录缺失。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提出了一条解决途径。他说,由于规模小,中小外贸企业的信用往往是与其业主的个人信用紧密相连的。企业年龄小,但业主年纪大,因此可把业主个人的信用记录纳入到企业征信系统中来,这样就给如何取信那些成立时间短、无信用记录的企业提供了一条融资渠道。“但现状是,征信系统挂一漏万,银行对中小企业不是‘看不起’,而是‘看不清’,只好选择避险。”鲁政委说。
民间融资:
堪比高利贷的利息重负
像李巧曼所在的企业一样,吃了银行的闭门羹后,他们往往会转向民间融资。这种融资方式属于非正规金融渠道,但手续简便,比较灵活,能够满足中小外贸企业对融资时效性的要求。因此,商业信用、民间借贷等非正规民间融资成了中小外贸企业融资的重要补充。
但民间融资的利息却高得令企业咂舌。张跃强介绍说,他的企业从银行贷款多数为少于6个月的中短期贷款,年利率最高时是7%~8%。温州等地的民间借贷利率则比银行高出三四倍,最高时可达20%,很像过去的高利贷。
鲁政委认为,民间融资应阳光化,这是提高这种融资渠道的安全稳定性,同时降低其利率的途径之一。他指出,借贷双方应签订统一合同,承认并履行合同,违约的要提交法院判决,没有约定的部分要依据现行法律酌情处理。
在他看来,中小外贸企业应理性布局企业发展,不要盲目地追求跨越式发展。在企业规模还不大、资金还不足的情况下,不要贪多贪大,盲目接大项目大订单。
融资渠道:
以创新提供更多选择
当前,我国中小外贸企业的融资渠道比较狭窄,主要依赖业主投资、内部集资和银行贷款等融资渠道。尽管风险投资、发行股票和债券等融资渠道也被使用,但对中小外贸企业的作用仍很有限。
李炜表示,我国亟待拓展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从现在的银行贷款一条路上转向融债,降低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赖度。
李炜进一步指出,就银行贷款来说,必须提高效率,在制度上从现行的利率管制向利率市场化转变,促使信贷环境走向成熟,在筛选放贷企业时使高效的中小外贸企业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