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并不了解我国应用广泛的银行卡属于磁条卡,存在安全风险。2011年以来,在中国人民银行的推动下,商业银行巨头正逐步推广金融IC卡,也称银行芯片卡或银行智能卡。那么——
“身在湖南长沙,工资卡却在江西南昌被盗刷,而当时卡和身份证都在我自己身上”,刚工作两年的小维遇到了莫大的难题。她工作的所有积蓄都放在工资卡中,手机短信提示工资卡余额仅有几十元,她账户被盗了。小维说自己不能理解为什么银行卡和身份证都在自己身上,钱还能被人取走。排除了无卡取现的情形,实际上,这正是典型的银行卡被复制、盗用的恶劣事件。
磁条卡安全隐患大
为银行做卡片设计的握奇数据公司支付与识别产品方案部经理齐同心说,复制磁条卡需要能够读写磁条的设备。这已经不是什么高难的技术,只要几千块钱,甚至更少的钱就可以买到这样的设备。
在网络上也有提供磁卡复制设备的链接。有的提供设备者甚至“服务周到”,还有包测试、卡复制成功后再付费等项目;其服务网络也不仅限于中国大陆,同时覆盖港澳台等地区。
小维在账户被偷盗后起诉了银行,但银行则认为是小维自己不慎将密码告诉他人,因此,拒绝她的要求。
中国人民大学财经学院副教授周虹说,“目前,被克隆的卡大都属于借记卡。无论是国际上,还是国内,借记卡都通过密码消费。只要借记卡能够消费,那么它就是持卡人授权的行为,这种情况下银行默认密码没有被别人破译。”
银行卡被盗刷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银行卡被克隆,密码被暴力破解而遭盗刷;另一种为用户自己泄露相关信息所致。而“就银行卡被克隆的情况来说,持卡人很难举证证明自己没有泄露密码,所以银行就能免责。”
正如我们了解到的,银行卡的消费需要通过卡号加密码的方式,周虹进一步解释说,“磁条卡被克隆了,但密码不是通过暴力破译获得,这时候的责任就很难划清,持卡人可能就需要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