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部分可供出售类金融资产,其对应的套保目的的期货头寸只能按照交易类金融资产来分类,这种会计处理上的不对称性会加大保险机构财务收益的波动性。
磨刀霍霍、备战多时,被放行参与股指期货,保险机构对冲风险的夙愿终了。受访的多位保险业人士昨日向本报表示,目前正积极就相关事宜向监管部门报备,预计最快可于年底正式参与股指期货交易。
机遇和风险往往相伴而生。试水股指期货,同时给“年轻”的保险机构提出了更高的风控要求。尤其是涉及股指期货会计处理上的不对称性问题,亟待保险机构与监管部门进行深度的研究与沟通。
参与诉求强烈
如果说,7月下旬出炉的首批保险投资新政解决了制度、体制和基础配置问题,化解了保险业的长期风险;那么,近日密集发布的第二批新政,则更有利于改善保险行业的短期投资收益,可实质缓解保险资金眼下的投资饥渴。
尤其是股指期货,保险机构年年喊、次次盼。一家大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高管直言不讳,“放开保险资金参与股指期货,我已经呼吁了三年,几乎每去保监会一次,就会提一次。”在多位保险业高管看来,13项保险投资新政中,放开股指期货是他们最期盼,也是最实际、操作性最强的政策。
强烈的诉求来源于现实的困境。在没有做空机制的市场环境下,保险公司在熊市中只能将权益仓位一降再降。历史数据显示,保险资金权益仓位曾从牛市最高24.3%降至熊市最低4.7%的配置比例。但这仍难避免市场下跌造成的损失,从而造成保险机构各财务年度间投资收益的大幅波动。
而一旦能运用股指期货开展套期保值,保险资金可以利用期货合理管理自己的权益头寸,有助于减缓巨额交易对现货市场的冲击。
一家参加过股指期货仿真交易培训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负责人举例说,“如保险公司现有大量资金,计划按现行价格买进一组股票。由于购买的数量太多,短时间内完成势必引起过大的冲击成本,导致实际的买进成交价远远高于最初想买进时的价格;如果采取分步逐批买进的方法又担心到时股价上涨。这时就可以通过买进股指期货合约解决这一矛盾。”
不仅如此,保险公司亦能从中寻找到产品创新的“灵感”。一位研究股指期货的保险业人士分析说,股指期货的套期保值功能可以对冲掉无法分散的系统风险,这使得保险公司有能力推出新的投资型保险产品,如可以根据投资保本的要求,设计一种集储蓄、投资、人寿保险为一体的保险产品,也可以利用股指期货为市场设计出低风险、高回报的长期保险产品等。
会计难题待解
股指期货为保险资金带来了极大的想象空间。据记者了解,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人保等保险巨头早已在对冲工具、利率的对冲、外汇风险的对冲和股票市场的对冲等方面展开了相关研究,参与了仿真交易。同时已经挑选了数家期货公司,并已派员到期交所培训。
一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人士欣喜地告诉记者,“我们会马上向监管部门进行报备,预计最快可于年内正式试水股指期货交易。放开股指期货,对于保险资金提升短期收益率有立竿见影之效。”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参与股指期货,将给保险机构提出更高的风控要求。期货业务是保证金交易,与普通证券投资相比,风险程度更高,需要有适当的风险预算、专业岗位分离、不同层级的授权、全流程监控等多种措施,才能把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事先预期的范围内。
另外,还要考虑到期货市场波动对财务收益的影响。据本报记者采访了解,由于套期保值会计的严格要求,部分以套保为目的的期货业务在会计上并不能完全按套期保值会计来处理。换言之,部分可供出售类金融资产,其对应的套保目的的期货头寸只能按照交易类金融资产来分类,这种会计处理上的不对称性也会加大保险机构财务收益的波动性。
“我们一直在关注会计处理上的不对称性这一问题,正在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并积极地与监管部门沟通。希望在正式参与试水之前,能够达成共识。”一家保险公司投资部人士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