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30日,重庆渝北区市民董历丽在中国工商银行重庆加州支行办了一张银行卡,该卡仅办理存取款及理财业务,未开通网银及其他金融业务。
2011年12月26日晚,董历丽在重庆一餐厅刷卡消费时被告知余额不足,她以为POS机出了问题,并没有太在意。直到她当晚再次刷卡消费无果时,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她赶紧查询余额,发现卡中的455377.92元早已不翼而飞。
“我立即拨打95588并前往银行查询,被告知该笔存款于2011年12月26日17:02在澳门经他人通过购买珠宝首饰刷POS机划走。在此期间,我从没有离开重庆,该银行卡一直随身携带,密码从没有泄露给他人,也没有进行过大额的取款和交易。”董历丽说。
一位银行职员表示,银行卡的防盗主要是通过两种方式来完成:一种是通过技术手段,如设置磁条等,上面录入用户的相关信息用于核实;另一种是程序手段,如对资金流动设置多重程序予以审查。银行卡防盗手段中的程序手段在划卡消费时遭到简化,因此只要突破技术,就存在被复制、资金被盗刷的可能。
董历丽聘请律师向银行索赔,并认为自己已尽到对银行卡和密码的保管义务,存款被盗刷的原因是银行安全防护系统不严密,银行应当进行赔付。不料银行方面表示:银行没有任何过错。
董历丽随即向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银行返还卡里被盗刷存款并支付利息。6月25日,法院开庭审理。法庭认定董历丽持有的是真卡,且其本人从未去过澳门,澳门刷卡时使用的是伪卡;认定银行未能提供董历丽存在过错的证据,也未能提供澳门刷卡时的签名。但截至目前,法院仍未对此案件进行宣判。
其实,董历丽的遭遇并不是孤例。记者通过“银行卡盗刷维权联盟”获悉,仅该联盟中就有10余名储户的银行卡被盗刷,受害者被盗金额从数千元到数10万元不等。该联盟负责人告诉记者,各地普遍存在银行卡盗刷维权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