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中国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意外反弹至4.5%,并结束此前连续五个月下降的趋势,而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增长则掉至两年新低。
出人意料的数据变化暗藏着中国经济的微妙变化,令中国未来政策调整将更加谨慎,放松力度与速度恐将弱于预期。
焦点1
通胀为何意料外继续上涨?
因为食品价格又涨了。
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1月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0.5%,为当月CPI贡献了3.29个百分点涨幅,非食品价格亦上涨1.8%。
受春节前食品价格上涨拉动,1月食品价格环比涨幅4.2%,较去年12月的1.2%的涨幅大幅加快,与之前五年春节前的食品价格环比平均上涨4%相比也略高。食品价格中,蔬菜价格涨幅从12月的11.5%涨至1月的23%,为CPI贡献0.7个百分点;猪肉价格涨幅也从12月的21.3%加快至25%,贡献0.8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涨幅从12月的1.9%放缓至十五个月来的新低(1.8%)。居住类价格涨幅则放缓至三年来的低点(1.9%)。
汇丰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表示,1月消费物价指数同比涨幅超预期反弹至4.5%,背后的主要拉动因素为食品价格在春节前后的季节性上涨。非食品价格受工业品价格指数影响,回落趋势不变。
“CPI高于预期是受到农历新年假期的影响,但需要一并观察1月和2月的数据,才能真正评定出当前的通胀情况,”澳新银行驻上海经济学家HAO ZHOU认为。 加拿大皇家银行Brian Jackson说春节假期产生一定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今年春节是在1月份,去年是在2月份。但这种影响似乎比预期更大。
焦点2
PPI与CPI剪刀差扩大
滞胀压力又现
1月份PPI较上年同期上升0.7%,较去年12月的1.7%和近期峰值2011年7月的7.5%显著下滑,是两年来的新低。同时1月PPI环比则下降0.1%,这较2011年2月的近期峰值大幅下降。
CPI的连续上涨伴随着PPI连续环比下行,两者剪刀差扩大。经济又到了滞涨风险的路口。
华融证券宏观分析师肖波更是指出,PPI的数据更令人担心,PPI低于1%,说明在紧缩政策下PPI出现明显的价格下跌趋势,显示了通缩的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