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走过的2010年是A股IPO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年,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的三线齐发将融资规模推至历史新高,高价发行愈演愈烈使得新股估值水涨船高,空前繁荣的一级市场一举刷新了九项纪录。
349只新股募资4879亿元
盘点2010年的IPO市场,第一印象是“多”,密集的发行节奏让“打新”的投资者应接不暇。统计显示,今年以来首发股票共计349只,平均几乎每天有一只新股发行,这种频率是前所未有的,这一数字超过2007年-2009年三年间的总和,创下了历史纪录。
尽管在庞大的IPO大军中,中小板、创业板新股占据了多数,不过融资总规模依旧毫无悬念地创出新高。此前,大盘突破6000点的2007年曾是IPO融资的高点,当年新股首发股份413.69亿股,募集资金4469.96亿元。而凭借巨大的数量优势,2010年首发股份达到了580.40亿股,募集资金为4879.21亿元。
在为数众多的新股之中,农业银行无疑是最亮的“明星”,A股首发数量255.71亿股,募集资金685.29亿元,一举超越了2007年的中国石油,成为A股市场规模最大的IPO融资。
高价发行 超募逾2000亿
2010年在沪市主板发行的新股仅28只,不足IPO总数的一成,大量的创业板、中小板上市大有“小鬼当家”之势。与此同时,从年初对于发行市盈率偏高的争论,到岁末天价发行的屡见不鲜,高价发行可谓是愈演愈烈。
从推出询价制度以来,新股发行市盈率经历了“从高到低,由低走高”的过程。2001年新股平均市盈率32.26倍,此后三年间逐渐走低,2004年降至17.40倍。而随着2005年股市触底反弹,新股发行市盈率出现回升,当年为20.43倍。伴随着股指飙升至6124点,2007年新股平均市盈率一度达到29.67倍。不过2009年创业板的推出,让新股的发行市盈率“飞”了起来,当年为53.33倍,是2008年数据的一倍。而2010年的新股发行市盈率更是创出了59.22倍的新高。
高价发行的盛行,导致新股超募达到了惊人的规模。在2010年发行的新股中(剔除没有预计募资数据的股票),可比的338只股票预计募集资金1662.85亿元,实际募集资金3762.52亿元,超募资金2099.67亿元。
对于这些新股而言,如此高的超募比例已经不是“多收了三五斗”那么简单。从有预计募资数据的2006年算起,截至2009年的四年间新股超募资金合计只有1837.60亿元,而今年一年就超过了此前总和。
三只新股三项纪录
临近岁末,一级市场高价发行的好戏渐入“高潮”,2010年12月9日上市的星河生物发行市盈率高达138.46倍,一举超过此前133.8倍发行的沃森生物,再度刷新了发行市盈率的纪录。以鲜品食用菌为主要产品的星河生物让人们见识了IPO发行“没有最高、只有更高”,它也成为了今年以来第十只发行市盈率超百倍的新股。
海普瑞则是另一只“高价”的新股,只不过它的“高价”是发行价的绝对值。2010年5月6日上市的海普瑞发行价高达148元,而此前发行价最高的世纪鼎利仅为88元,一只从事肝素钠原料药生产的新股卖出了“天价”,海普瑞也由此一举跻身深市十大权重股之列。
奥克股份则创造了一项不太“光彩”的纪录,该股票2010年5月6日上市首日下跌9.91%,虽然历史上首日破发的新股不在少数,不过奥克股份却成为了1996年推出上网定价制度以来首日破发比例最大的新股。
总体来看,巨额的IPO融资规模体现出一级市场扩容的迅猛,创业板、中小板股票的增多有利于加速市场结构的完善,不过高价发行的“虚热”和超募募资的监管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记者 刘兴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