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建波: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因地制宜扩大投资

2012-09-21 14:01     来源:中国证券报     编辑:王伟

  银河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孙建波接受专访时表示,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遇到瓶颈,经济转型不能急在一时;投资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金融制度需要积极探索“支持创新和转型”。

  经济转型不会一蹴而就

  联合报道小组:当前宏观经济“难”在何处?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是什么?

  孙建波:宏观经济的“难”,体现在传统发展模式遇到瓶颈之后的稳增长之难和转型之难。

  毫无疑问,驱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建设、加工制造业出口等都已经遇到了瓶颈,这就意味着依赖传统模式的经济增速必然放缓,此时,要稳定增长必然是难的。

  当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遇到瓶颈时,经济转型主要依赖两个方面:一是制造业技术的升级转型,这是基础;二是各类消费品的品质化品牌化,这是内需升级的关键。然而,制造业技术的转型需要技术和工艺的长期积淀,消费品的品牌化更需要长期积淀,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是转型之难。

  联合报道小组:经济能很快走出“难”的阶段吗?

  孙建波:中国过去30年发展的成就举世瞩目,增长质量的提高和内需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不能急在一时。我们要从大历史的维度来审视转型的长期性。

  联合报道小组:为了应对经济下行的压力,中央提出“要把稳增长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这一说法区别于之前的“保增长”,你认为“稳”字应该如何体现?

  孙建波:“稳”字体现了中央对“就业”和“社会稳定”的重视。传统经济模式在走下坡路,但基础加工制造业和建筑业吸纳了庞大的低端就业群体,他们的就业稳定是政策的必然选项。

  联合报道小组:怎样看待当下的保就业政策?未来还会出台什么政策来“稳增长”?

  孙建波:依赖刺激传统经济来保就业是不合时宜的。旧产业泡沫的破灭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高素质劳动力资源。当旧的产业规模严重过剩时,往往意味着其训练和雇佣的劳动者数量超越了合理规模。当泡沫破灭,产业规模萎缩时,将释放成熟的劳动者。此时,新兴产业的发展能够得到丰富的高素质劳动者的支持。如果没有产业泡沫,高素质劳动者在旧行业能够获得丰厚回报,新科技和新产业发展就很难获得丰富的高素质劳动力资源。

  有关部门要做的,是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从容迎接和应对传统产业下行所引发的就业难题。我觉得,扶持传统产业,实际上是阻碍了劳动力向新兴产业流动。如果能够对传统产业的失业群体实施救助,而不是把他们捆绑在老的产业里,这部分群体将成为经济转型的积极力量。

  “三驾马车”需发力

  联合报道小组: 刚刚公布的8月各项经济数据不容乐观,中央高层也曾多次提出要实现经济由政策刺激向内生自主增长的转变,尤其强调扩大内需的重要性。在当前环境下,你认为驱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该如何发力?

  孙建波:传统意义上的“三驾马车”是指出口、投资和消费。很显然,现在中低端产品的出口已经很难增长,粗放式的国内投资又遇到瓶颈,国内消费也遇到收入分配约束。

  详细看这“三驾马车”,出口需要靠产品的升级来获得更大的国际价值分配;投资应重点解决社会发展的瓶颈,为现代城市生活方式提供有质量的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消费要依靠进一步改革国内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机制,让老百姓有能力消费,有信心消费。

  联合报道小组:谈到投资,近期从贵州到长沙,再到上海,地方政府一系列扩内需、稳增长政策频出,有的地方投资计划甚至达到了万亿元规模。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孙建波:地方的投资冲动一定程度上充分体现了各地区的“城市建设”仍然滞后,体现了过去出口导向发展模式下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的现实。

  我认为,这些投资项目的社会拉动效应显得有些不足,一来是因为目前经济仍然处于产能过剩的基本状态,二来当前经济前景更加扑朔迷离。

  联合报道小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实行“地方版四万亿”刺激计划,会带来怎样影响?

  孙建波:“地方版四万亿”如果投资领域不合理,项目实施不透明,可能会进一步加大分配不公。

  城市建设有别于过去的全国交通大动脉建设,地方经济投资和建设更需要尊重民意,因地制宜,慎重论证。推动转型的投资更不是靠行政扶持能解决的,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让市场来选择。

  尽快完善房地产税制

  联合报道小组:楼市“坚持调控不动摇”,但一些地方还在不断地试探“政策微调”的底线。你认为楼市未来将走向何方?

  孙建波:从经济学理论来看,产业泡沫意味着产量的上升和极大丰富,这也正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拿房地产业来说,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以来的价格泡沫,推动了产量的快速增长。当前,我国的住宅产业已经处于边际产能大于边际需求的敏感阶段。

  当社会潜在总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建筑业泡沫必然破灭。2011年,中国完成房屋竣工建筑面积29.2亿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建筑面积18.3亿平方米,分别为总人口的2.17倍和1.36倍,这样的建设进度是不可持续的。尽管城市基础设施的质量仍待提高,但其速度不能和快速的外延式扩张相比拟。

  联合报道小组:未来还可能出台哪些调控措施?

  孙建波:楼市调控当务之急是尽快完善房地产税制,在既有的契税、交易所得税的基础上,尽快出台全面的房产税方案,对过多占有住房资源者予以征税。

  房地产税制设计应尊重两个基本原则:一是生存权,应严格区分基本生存需要的房产和生存需要之外的房产;二是发展权,房地产增值有区域发展的因素,法律角度应界定发展权的归属和税负。综合来看,交易环节所得税和房产税(物业税)不能混为一谈,更不能因保护少数人的利益而影响税制设计,那样最终会适得其反。

  鼓励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

  联合报道小组:当前经济存在一对矛盾:融资难和投资难。一方面大量的中小企业和项目缺乏资金支持,另一方面银行的贷款出现“贷不出去”,在解决企业融资难方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金融体系改革方面需要做怎样调整来助力?

  孙建波:融资难是因为项目的前景不被资方看好,投资难则是因为没有好的经济机会,两者的根本原因是一致的,都是经济前景低迷的体现,其症结在于经济缺乏新的活力,而不是金融制度。

  在这个经济低迷的时刻,金融制度需要积极探索“支持创新和转型”的改变,这显然不能依赖传统的银行,而要积极鼓励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对其支持转型的各类金融创新进行风险评估,在没有重大社会风险的前提下支持一切可行的金融创新。

  股市反映经济转型方向

  联合报道小组: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为何美股、A股的反应区别这么大?如何看?

  孙建波: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中国的股市也一样。不是A股不能反映经济,而是A股的市值结构与经济不匹配。如果分行业分解开来看,A股仍然是经济的晴雨表。

  过去5年,以银行、房地产、煤炭、钢铁、建材、交通运输等为代表的传统行业江河日下,这体现了中国老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而以医药、食品饮料、技术制造为代表的各类公司则走出了截然相反的行情,这些恰恰反映了中国的转型方向。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新华网联合报道小组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更多专家专栏

更多金融动态

更多金融词典

    更多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