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中铭:模拟询价首秀“秀”出了什么

2012-04-17 09:21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编辑:范乐

  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方案征求意见还未结束,相关举措已提前实施。如有发行人在询价公告中“警示风险”称,如果超募过高可能面临重审;个人投资者参与询价也步入模拟阶段,奥康国际、翠微股份、龙泉股份的模拟询价,标志着个人投资者今后将可能真正参与新股询价活动。

  龙泉股份模拟询价的结果显示,虽然按要求应有2000名中小投资者参与,但实际上只有六成多的投资者表现积极。在中小投资者的报价中,不乏恶搞的成分,如有投资者报出了180元的天价,也有报出1元的低价。值得注意的是,15元~16元成为报价相对集中的区间。

  龙泉股份2011年每股收益为1.02元,15元~16元的询价区间,按发行2360万股新股后的总股本摊薄测算,该区间对应的市盈率水平为19.74~21.05倍。龙泉股份所属行业为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该行业目前所对应的市盈率水平为29.63倍。也就是说,中小投资者的报价不高。事实上,有券商建议龙泉股份的询价区间为18元~26元,大大高于上述水平。而龙泉股份主承销商太平洋证券相关人士同样认为,绝大多数中小投资者报价水平偏低。

  应该说,15元~16元代表了中小投资者的理想发行价格。理想归理想,事实归事实,龙泉股份最终发行价格会锁定于多少,机构投资者才具有话语权,此次中小投资者的询价只是模拟而已。但此次模拟询价,却也暴露出中小投资者与主承销商、券商等机构对于发行价格的分歧。

  IPO市场化改革之后,新股“三高”发行泛滥,除了制度本身的弊端之外,询价机构的高报价行为显然难辞其咎。此次模拟询价结果说明,新股并非不能询出合理的发行价格,关键在于由谁来询价,怎样实施询价。基金等机构之所以常常成为新股询价中的“急先锋”,与“人情报价”、“关系报价”以及即使是报高价也由持有人埋单等因素密切相关。更何况,背后还有发行人与保荐人的误导在内?

  在某种意义上,此次模拟询价其实也是向新股发行的主承销商敲响了警钟。此前私募等第七类询价机构“被推荐”参与询价时,其报出最高价的现象并不少见。由于个人投资者参与新股询价也由主承销商“自主推荐”,市场普遍担忧其会步私募等的后尘。龙泉股份的模拟询价结果说明,主承销商可能要么将个人投资者排除在外,要么会慎重进行选择。当然,个人投资者不能在询价中“拖后腿”是其考虑的主要因素,其目的无非是希望新股能以更高的价格发行,其亦能赚取更多的承销费用。

  个人投资者参与新股询价,监管部门与市场的理想可能很“丰满”,但现实可能更“骨感”。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更多专家专栏

更多金融动态

更多金融词典

    更多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