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改革不能一蹴而就

2011-12-27 09:40     来源:国际商报     编辑:范乐

  在近期举行的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中心组专题会上,周小川行长表示,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增强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

  他还提出,要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动金融市场规范发展,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加强和改进外汇管理,切实提高金融服务和管理水平。

  就在日前于北京举行的第三届网易经济学家年会上,与会专家也对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迫切性、时机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原副局长景学成以美国货币银行的历史为例,认为现在就是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时机。但他也强调,在推进市场化改革的同时,一定要加大金融体系监管力度,“这两个过程应该同时进行”。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则持相反观点,他认为当前并不是迅速实现利率市场化的最好时机,条件还不成熟,中国的利率市场化应该稳步推进。

  连平指出,从各国的利率市场化实施路径和结果方面分析,利率市场化的实施最好是在市场关于融资方面的供求关系相对比较稳定时推出,这样会比较容易成功。但如果供求关系非常紧张时,“到处都想获得融资,而且贷款难求,在这种状况下如果推进利率市场化,对实体经济会带来很大的压力。”

  据了解,今年存款贷款都显示出供求关系偏紧的情况,贷款利率明显上升、民间贷款利率非常高,同时存款增速明显低于贷款。今年1至11月贷款增速约增长了15%到16%,而存款只增长了13%。同时,存款增速比去年下降了逾7个百分点,整个银行体系存款非常吃紧。

  连平认为,如果推进利率市场化,最关键的是利率上限没有放开。而一旦放开,在目前供求关系偏紧的情况下,存款利率将大幅度上升。届时,不但银行业承受巨大压力,而且整个实体经济承受的压力会更大。

  “利率市场化应稳步向前推进,一旦条件成熟就加快步伐。而不是在目前状况下全面迅速推进,这样做风险还是比较大的。”连平如是指出。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贺力平赞同连平的观点。他补充道,利率市场化是有条件的,目前有一些基础性条件非常好,但还有一些不足的条件。

  贺力平指出,现在存款理财化相当于美国上世纪70年代初搞的金融创新。那时有相关条令对存款利率进行限制,但是监管当局默许了“利率市场化推进过程”。80年代期间,有一些银行以高利率吸收存款,爆发了系统性危机。“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监管要及时跟进,并且要关注薄弱的银行中小机构、地方新的银行机构等。”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则表达了与前述专家不同的观点。他认为,利率就是金融机构提供一个金融产品的价格。他举例说,如果在CPI水平比较高的时候,放开电价担心通胀升高;如果CPI水平很低,放开电价又担心会加大通胀预期,“所以怎么做都有它的弊端”。

  郭田勇还从战略层面加以分析,“利率市场化是没有办法掌控的,既然一定要跨越这一步,就不能把一些具体层面比如对银行经营细节上的影响看得特别重。”从现实层面看,推动利率市场化有迫切性。一是银行业的确盈利比较高;二是存款理财化倾向很明显,存款理财化意味着由于利率没有放开,银行没有手段来更好地维护储户,使得银行存款“被流失”,是市场化没有推进带来的恶果;三是当前民间金融的泛滥。

  “利率市场化,首先是考虑条件方面的问题,而不是先从风险考虑。只有把前期准备工作做好,利率市场化才可以马上推。”郭田勇说。(作者:曹建华)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更多专家专栏

更多金融动态

更多金融词典

    更多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