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鸣:经济转型决定未来我国经济发展

2010-12-22 15:18     来源:经济参考报     编辑:程轶文

  王一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理事,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

  1989年毕业于南开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毕业后长期在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工作。1993-1994年欧盟中欧研究中心和比利时老鲁汶大学应用经济系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和区域经济,主要著作有:《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重大问题研究》、《“十五”计划时期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研究》、《知识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中国区域经济政策研究》等。

  中国经济50人论坛、新浪财经和清华大学经管学院联合举办的新浪·长安讲坛第184期日前召开。50人论坛特邀专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在论坛上探讨了我国中长期发展的诸多问题。他在演讲中表示,未来五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期间的重点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如果转型成功,就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发展潮流,就能迎来一个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的光明前景。如果不成功,就很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如果我们不转型,我们的增长成本会越来越高,代价会越来越大,空间会越来越小,路子会越来越窄。我们很难去完成我们的既定目标。所以我们今后一定要转型。”王一鸣说。

  我国经历30年经济高速增长期

  王一鸣表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经济高速增长期。1979年到2009年正好30年,中国年均增长率是9 .9%。一个大规模的经济体持续这么长时间增长,无论从哪个意义上说,都是很了不起的成就。

  一些国际机构,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曾经对我国做过一些预测。比如世界银行1997年做了一个比较大 的 课 题 ,其 中 一 个 主 报 告 就 是《2020年的中国》。世行在报告中预计,中国2001年到2010年的年均增长率是6.9%。但是现在回过头来看,2001年到2010年我国的年均增长率达到10.7%,增长要明显高于这些国际机构的预测。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一下中国过去30年的增长率曲线,我们一般可以把它分为三个过程。”王一鸣表示。第一轮上升实际上是从1981年到1984年,主要动力来自农村的改革。当时农村实行了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第二轮是1990年到1992年,这段期间经济增长迅速从最低点反弹。那一轮增长实际上跟改革的推进和扩大开放是分不开的。特别是小平南巡讲话的推动。第三轮就是本世纪以来,2001年到2007年。“我们的增长率在2001年是8.3%,到2007年就达到了14 .2%。2008年金融危机又回落。”王一鸣说。这一轮周期是最长的,而且趋势相对平稳。

  王一鸣表示,最近这一轮周期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对经济格局的影响是最大的“如果我们从五年规划的角度去看一下,我们在即将完成的‘十一五’时期经历了一次大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是我们经济增长的速度,似乎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当然,我们第三轮增长周期的上升期是在这一轮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结束的。”

  王一鸣把五年来的发展和其他时期做了一个比较。“十一五”的年均增长率,尽管遇到了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与过去四个五年计划来比,仅比“八五”时期要低,比“九五”和“十五”时期都要高。如果把经济增长的实际值与目标值来比较的话,我们这一次比原定的目标年均增长7.5%大概要高3.5%左右。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更多专家专栏

更多金融动态

更多金融词典

    更多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