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远看,支持我国国际收支顺差的基本面因素依然存在。结合国际金融环境看,“热钱”流入规模可能减少,但波动将有所加大
外汇管理部门需要按照均衡管理的要求,利用预调微调工具,平滑跨境资金大进大出,有针对性地实施分类监管,提高跨境资金流动监管的有效性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末金融机构外汇占款为255247.56亿元,当月新增251.15亿元。自1月以来,我国外汇占款一改去年四季度连续3个月“告负”的局面,开始出现正增长。有人据此判断,外汇占款减少意味着“热钱”在加速流出,从今年前两个月的情况来看,“热钱”又回来了。
由于外汇占款是央行或商业银行在市场购汇形成自身外汇资产而相应占用的人民币资金,外汇占款在一个时期内连降,意味着外汇净流入在减少。按照业界通常采用的残差法计算,“热钱”=当月外汇占款-贸易顺差-FDI(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但是,由于残差法没有将服务、收益等其他同样重要的国际收支交易数据列入计算,因而并不准确。需要明确的是,外汇占款增减与“热钱”进出并无直接关系。
从去年第四季度的情况看,外汇占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央行为市场提供了外汇流动性,境内银行等金融机构增持外汇头寸,用于满足客户远期购汇和自身购汇需求。去年第四季度,央行以外的金融机构外汇占款余额下降66亿美元,主要是因部分银行将以往以外汇形式交给央行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结汇,如果剔除上述政策因素影响,央行以外的金融机构外汇占款余额呈上升趋势,即这些机构主动购入了外汇。此外,去年第四季度境内企业、个人等从银行净购入外汇129亿美元,总体来看并没有出现跨境净支付,反而是净收入了近100亿美元。
值得关注的是,从长远看,支持我国国际收支顺差的基本面因素依然存在。结合国际金融环境看,“热钱”流入规模可能减少,但波动将有所加大。
“热钱”流入规模减少的原因,首先是当前欧美债务危机愈演愈烈,世界经济形势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导致避险资金回流发达国家。其次,随着世界经济增速放缓,欧美对我国直接投资增速下降,导致流入我国的资金规模减少。
业内人士认为,“热钱”流入步子的放缓,对于我国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减少因对冲外汇占款而发行的人民币,从而降低通胀压力有很大帮助。另一方面,在经济形势不确定的前提下,“热钱”频繁进出的风险也在加大,这无疑对我国跨境资金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
从当前跨境资金监管面临的新形势来看,我国国际收支已经趋向基本平衡,这就意味着外汇管理部门需要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的均衡管理。外汇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经常项目顺差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进一步回落到3%左右,较2007年的历史高点下降了约7个百分点。我国外汇储备较快增长的势头有所放缓,2011年末,我国外汇储备约3.2万亿美元,较上年末增加约3300亿美元,同比少增约1100亿美元。在这一趋势下,外汇管理部门需要按照均衡管理的要求,利用预调微调工具,平滑跨境资金大进大出,有针对性地实施分类监管,提高跨境资金流动监管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