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眷村越来越少,寻找拍摄地点也遇到不少困难。陈昱翔的团队浏览大量资料和官方网站,终于找到了合适的拍摄地址——位于高雄的“黄埔新村”,据陈昱翔介绍,这个黄埔新村恰好是台湾的第一个眷村。
黄埔新村同样面临被拆迁的命运,陈昱翔团队的拍摄紧锣密鼓地工作了3个多月,得到当地居民的大力支持和鼎力相助。“拍摄肯定会打扰到他们,但他们还是支持。他们也希望保留这样的影像记忆。”拍摄结束后不久,陈昱翔再次前往黄埔新村,那里却已是面目全非。
拍摄《游子》这部微电影,是一份眷村情怀的驱使,同时也是眷村第三代人关于这份记忆的新的时代解读。
说到本次获奖,陈昱翔表示意外与惊喜。无意中在网络搜寻到这个海峡两岸青少年微电影大赛,“试着投投看,没想到就获奖了。”
问及会否来大陆发展自己的微电影,陈昱翔坦诚表示,很希望自己的微电影作品能被大陆的观众和青年朋友们看见,但目前来看会面临不少困难。陈昱翔说,台湾的年轻人在台湾的事业已经打出一些人脉,大陆毕竟是一个新的发展的领域,“找不到门路、如何推广、对接与合作”都是非常现实而迫切的问题。
搭建沟通合作管道,是两岸青少年文创交流与合作的题中之义。陈昱翔说,“我很希望自己的微电影作品能被大陆的观众和青年朋友们看见。”这不仅是陈昱翔一人的期望,也是两岸青年共同的期望。我们也期许未来能够通过更微观具体的对接、合作、推广,让更多优秀的文创作品能够跨越海峡,传播两岸。(中国台湾网记者 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