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机制搭平台 积极推进渝台交流合作
 
 
  来源:      日期:2007-09-27 09:39

 
 

   中国台湾网9月27日消息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前夕,本网专访了中共重庆市委台湾工作办公室、重庆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卢翔。卢副主任介绍了重庆市在新形势下开展对台交流工作的情况和特点,并对进一步扩大渝台两地交流与合作发表了看法。以下为访谈实录。

  记者:重庆市直辖以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渝台两地交流合作也呈现出强劲上升态势,请问在这方面有哪些特点?

  卢翔:今年正是重庆市直辖十周年。十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各项政策的强力支持下,重庆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重庆直辖、西部大开发、三峡工程建设等战略机遇,团结带领全市3100万各族人民奋力拼搏,使重庆的各项事业取得了明显成绩,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正如中央电视台《再说长江》系列片中对重庆的形容一样:“这是一个每三个月都要更新一版地图的地方”。日新月异的变化,使重庆倍受海内外各界朋友和台湾同胞的关注。近年来,渝台两地的各项交流交往方兴未艾,来渝从事经济、文化、科技等各项交流、考察和旅游观光、求职求学的台湾同胞越来越多,两地交流交往呈现出强劲上升态势,为我们开展各项对台工作,推进渝台两地的交流与合作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直辖十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重庆市的对台交流工作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以各项重大交流活动为平台促进两地交流发展。近年来,重庆市在对台交流工作中发挥优势,突出重点,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经贸、文化、科技、新闻、农业交流活动,在以各项重大交流活动为平台促进两地交流发展中取得较好效果。

  一是突出经贸交流重点。我们热情邀请、积极组织了台湾工商界知名人士、有关专家学者、新闻媒体记者等来渝,对重庆直辖以来经济发展成就、城市建设面貌、三峡工程及百万移民工程建设、三峡文物保护和环境保护以及投资环境进行参观考察、学术研讨及宣传报道。如:在重庆举办的“亚太城市市长峰会”中,我们邀请到台北市、台中市及桃源县的有关高层人士来渝参访,在京举办两岸经贸论坛后首个来大陆的“川渝经贸考察团”,以及“2005年台湾企业家重庆三峡行”和“2006年两岸科技经贸及汽车发展论坛”等诸多交流活动中,台湾同胞切身感受到这座年轻直辖市的新风貌、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增加了来渝投资发展的信心,使他们纷纷把目光投向重庆。截止2007年6月,来渝投资发展的台资企业累计已达803家,投资金额达22.2亿美元,投资领域涉及机械电子、医药化工、高科技产业、食品、房地产及管理、汽车摩托车及配件、农业等。其中,2006年10月经国台办批准成立了重庆北碚台湾农民创业园,为推进渝台两地的农业交流,促进重庆农业发展搭建了一个重要平台。

  二是推出特色文化交流。重庆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具有远古的巴渝文化、近代的抗战文化和现代的三峡移民文化。我们充分利用这些文化资源邀请台湾的专家学者、大专院校师生及台湾主流媒体开展的第五届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巴渝三峡文化研习、长江三峡文化风情考察、巴渝民族风情采访以及新重庆、新三峡采访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台湾同胞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感受祖国大陆秀丽山川的美景,体味两岸同文、同宗、同族,血脉相连的感情,以此增进两岸同胞的了解和感情,推动渝台两地的各项交流发展。近年来,重庆市累计接待来渝台胞15万余人次,赴台交流人员达1、5万多人次。

  二、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建立健全良好的对台交流工作新机制。在适应新时期对台交流工作中,我们从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入手,确保各项对台交流工作得以落实。一是建立并实施了每季度会访台胞台属台商制度,倾听他们反映的问题和建议,帮助、协调和解决他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困难,维护台胞的合法权益。多年来,我们把为来渝台胞排忧解难、办实事办好事作为重点,想台胞所想、急台胞所急、解台胞之难,扎实推进服务台胞台属台商的各项工作。二是建立重庆市台胞权益保障工作联系会议制度,针对台胞台属台商出现的问题及困难,对在市台办这个层面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提请市级部门联席会议协调解决。通过建立良好的为台胞台属台商服务的机制,让台湾同胞在重庆发展顺利,并取得良好的业绩。同时,以良好的服务机制吸引更多的台商来渝投资兴业,促进各项对台交流工作的发展。

  三、积极争取领导支持是我们做好对台交流工作的关键。近年来,重庆市的各项对台交流工作与各级领导的重视、支持及参与分不开的。国台办领导对重庆的对台交流工作高度重视,对渝台两地的重大交流活动大力支持、指导并积极参与,使各项交流活动得以圆满完成。同时,重庆市委、市政府领导也对我市对台工作高度重视,积极支持并参与各项重大交流活动,并从人员、资金上大力支持,确保各项交流活动顺利进行。

  记者:抗战时期,重庆曾是国民政府的“陪都”。重庆在加强与台湾的各项交流交往活动、促进渝台两地交流与合作中如何发挥其作用的?

  卢翔:重庆曾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陪都”,1949年前去台的200多万人中,有70多万人在重庆工作、学习或生活过,因此,重庆与台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及深厚独特的情缘。我们在开展对台交流工作中充分发挥这一独特的优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6年6月,“中国国民党新竹县党部重庆市交流参访团”来渝与中国共产党重庆市委员会进行了为期4天的对口交流和参访活动,此次活动双方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达成了初步共识,为重庆与新竹进一步加强经贸、农业、科技、文化教育、妇女工作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交流中,中国国民党新竹县党部重庆市交流参访团成员来到原国民政府办公遗址参观,亲眼目睹了抗战时国共合作有关历史资料,对那一段历史感慨万千,并表示愿意提供现存在国民党党部里的抗战历史资料给我们做研究之用,以此推进渝台两地在抗战历史研究间的交流与合作。我们正积极会同市党史研究室、市党案馆、市图书馆等单位,组织相关专家对抗战“陪都”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深度发掘和研究,以期从历史文化角度引起两岸的共鸣。

  记者:对渝台两地的交流与合作未来有哪些前景和展望?

  卢翔:在今年三月召开全国“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对重庆发表重要讲话,为重庆工作“定向导航”。总书记要求:重庆要加快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总书记提出:重庆要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总书记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庆必须着力抓好的四大重点任务。我们把总书记为重庆作出的这“三大定位、一大目标、四大任务”概括为对重庆工作的“314”总体部署。“314”总体部署开启了重庆改革发展的新征程,经过直辖十年的发展,重庆已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我们相信: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强力推进、重庆直辖市建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和重庆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建立,重庆将越来越受到外界的关注,成为祖国西部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热点。因此,我们对渝台两地交流与合作的前景充满希望。

  一是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加强渝台交流与合作。通过建立机制、搭建平台、强化服务等措施积极推进渝台两地的交流与合作。为进一步改善我市的发展环境,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在全市开展了“执政为民,服务发展”学习整改活动和“万名干部大下访”活动。我们在活动中,积极帮助台商、台胞解决了一批生产经营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受到广大台胞、台商的普遍好评。我们相信,随着重庆发展环境的不断完善,将为加强渝台两地的交流与合作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和舞台。二是重庆是祖国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具有体制优势。这有利于大范围、高效率地整合和配置各种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加强更广泛的对台交流与合作,提高管理效能,也有利于得到中央和各方面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三是重庆承东启西、连接南北,具有区位优势。这有利于发挥连接中西部地区的战略枢纽作用,有条件建成西部最大的综合交通运输及现代物流中心。四是重庆具有产业技术优势。现代工业基础比较雄厚,产业配套能力较强,可以承担国家进一步布局重大国防工业、装备制造业及资源加工业项目,培育壮大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石油天然气化工、高技术等产业,形成有特色、大规模的产业集群。五是重庆具有科技教育力量雄厚优势。重庆拥有科研机构1000多家,各类高等院校57所,中等以上职业学校在校学生达50多万,科技人员60多万,科研和技术开发能力较强。每年从各高校毕业的大学生有10多万人,科技、教育、人才等发展性资源相对富集,为实现科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这些优势对于进一步扩大渝台两地的交流与合作无疑将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

  当前,我们正面临沿海发达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实施梯度转移的特殊机遇,我们将抓住这一机遇,努力拓宽渝台交流与合作的渠道,积极落实国家推动“万商西进”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更加优越的环境,更加优质的服务吸引沿海和台湾地区优秀企业来重庆寻求商机、创业发展。

  作为地方台办,我们将继续贯彻落实中央的对台工作方针政策,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把促进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以造福渝台两地同胞为初衷,以服务渝台两地发展为依归。我们要切实保护好台胞的合法权益,继续帮助在渝台胞解决好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为广大台胞、台商朋友在重庆的生活、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我相信,在渝台两地同胞的共同努力下,两地的交流与合作将进一步发展,获得双赢的局面。(齐晓靖)

  中共重庆市委台湾工作办公室、重庆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卢翔(资料图片)

  卢翔简历:1957年3月7日出生,汉族,重庆市人,中共党员,大学学历。1976年12月至1979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服役。1980年5月至1984年6月在重庆无线电三厂工作。

  1984年6月至1986年1月,在中共重庆市委工交政治部工作。

  1986年1月至2004年4月在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工作,先后任市委办公厅副处长、处长,2004年4月至2005年1月任副局长(副厅局级)。

  2005年1月至今,任中共重庆市委台湾工作办公室、重庆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

 
编辑: system    
  查看/发表评论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