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让春联成为主流文化
还记得2005年的央视春晚,为了体现“盛世大联欢”的主题,从全国地方电视台选拔的36位主持人,每两个人手持一副对联上场,其中北京和上海的那副“三海九门,京华迎奥运;一江两岸,世博靓申城”,既概括了北京和上海即将到来的大事,又不乏欢乐和节日气氛。18幅对春联热闹亮相,实为当年春晚一抹亮色。《人民日报》之后曾发表评论说:“《献春联》不仅呈现出大团结、大联欢的胜景,而且强化了春节气氛,提升了整台晚会的文化品位。”而《光明日报》也发表了名为《春联的复兴》的文章,直言民俗春联经过春晚的电视包装,已融入主流文化……可要说起当年促成此事的因缘,还真是鲜为人知。
2004年11月,为了落实“开门办春晚”的宗旨,春晚剧组曾要求各个地方电视台选送一名主持人,但如何让主持人亮相成了个难题。若进行文化表演,人数太多会导致冗长,每人说句吉祥话又怕雷同,于是剧组想到了“献春联”的形式,既言简意赅,又能道出地方特色。计划定了,春联去哪儿找呢?就在大家不知从何入手时,老艺术家阎肃提出:“一定要去专业人士那里找,找楹联协会呀!”于是,孟繁锦就接到了那个来自春晚剧组的紧急电话。
那次创作过程委实曲折,国内六大楹联高手在3天内创作出18副春联,虽然自我感觉很好,却因言辞“太雅”未获通过,“面对大众,通俗易懂”成了要求。楹联协会立即进行了全国总动员,集合精兵强将不分昼夜地做出了符合条件的春联,“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两千年赤壁览黄河风流”、“孔子仁,关公义,人文典范;泰山日,壶口烟,天地奇观”……至今读来依旧韵味不减。
兔年春晚,春联由欣赏变成互动
“从那年以后,协会每年都会接到央视一些栏目的邀请,在春节时为观众讲春联等民俗。春晚曾经设计过的灯谜环节,也是楹联协会协作完成的。”孟繁锦认为,随着电视媒体的推介,人们对楹联的兴趣与年俱增,协会也随之渐渐壮大:2006年,国务院就把楹联文化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协会的国家级会员从当年3000人增至现在的8000多人。
去年7月,央视春晚导演组决定,“春联”将再次作为兔年春晚的重要内容,并正式启动了“春联征集令”,同时定下4大主题,让人们通过网络投稿作品,最终在春晚上由主持人公布5个上联或下联,贯穿整个晚会,让所有电视机前的观众利用春节长假评选春联优秀作品,结果将在元宵晚会上揭晓。“以前是被动欣赏春联,现在是让观众主动参与,这是很大的变化。”孟繁锦已经得到了来自央视网的最终统计数字,截止1月中旬,共收到6800余件投稿,楹联协会已评出80个优秀作品:“我们组织专家把其中的好点子和好思路集合起来,精心创作了8条串联备选,最后由导演组确定哪5条上春晚。”
征集多巧思,创作有新意
记者了解到,在征集来的春联中,不乏一些有着巧妙思路的作品,比如“兔走乌飞,龙腾虎跃鸿图展”,这句的特色是有5种动物在其中,对句就要有5种植物或者颜色等相对。再比如“春晚春联春景,满园春色”的出句,其中有4个春字,颇为巧妙。还有“兔年免字多一点,免税惠农”,这个则把“兔”字、“免”字和“一点”的关系嵌入其中,让人叫绝。“这些作品为最后呈现的5个春联提供了很多好想法,也可以从中看出春晚上要对的春联将有一定难度,需要基本技巧和常识。”副会长叶子彤说,他早已严阵以待,做好了春节中加班的准备:“我们将组织一个庞大的专业团队,对征集来的对句进行初评、复评和终评。根据保守估计,每一天春联的对句征集量会达到10万条,总量最少会达到50万条,我们将从中选出50个人选作品,最后再选择一条作为获奖作品。
虽然已经做好了完全准备,但是春晚导演组在楹联协会提交了备选春联后又一个疑问:“会不会太难?会不会成为绝句?你们确定老百姓能对出来吗?”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楹联协会的几位会员,随意从各个角度做出对句,“导演组这才放了心,其实出的春联并不太难,只要有兴趣的人都可以参与。” 本报记者 张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