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授权 两岸三地共谱《十感乡愁》
 
 
  来源:      日期:2004-09-21 13:11

 


来自香港的郑文德(左一)与参与唱片演绎的众音乐人携手共谱《十感乡愁》。

     十种方式演绎余光中名诗《乡愁》;郑文德作曲,毛阿敏等参与唱片计划
   
  继前段时间先传出零点乐队要诠释余光中经典诗作《乡愁》之后,一张由十个演唱/演奏单位分别以不同风格演绎《乡愁》的唱片也宣告即将“浮出水面”———昨天下午,由香港教育实业家兼音乐创作人郑文德发起、歌星毛阿敏、屠洪纲、零点乐队、汤灿、歌唱家杨洪基、小提琴家吕思清等共同参与制作的唱片《十感乡愁》,在保利大厦举行了启动仪式,除了在国外的毛阿敏以外,所有艺人均出席了发布会。身在台湾的余光中也专程发来贺函,表示期待唱片早日面世。

     这次“同题作文”式的唱片计划,源于郑文德对诗作《乡愁》身同感受、以此为词谱成歌曲而起。据受委托进行唱片制作的保利演艺经纪公司介绍,唱片从酝酿至今,前后大约经历半年,预计将在10月底完工,12月6日将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举行主题音乐会,所有参与艺人均会登台,余光中也答应届时会出席。

     该专辑将以十种不同方式演绎,包括了民族、流行、摇滚、小提琴独奏、手风琴独奏、古筝独奏、民族吹奏乐演奏及交响乐形式,专辑定名为《十感乡愁》。

  制作人访谈

     郑文德:《乡愁》就像孩子渴望母亲

     新京报:关于出这张《十感乡愁》,你与余光中是否有接触?

     郑文德:我本来不认识他,是神交而已,但由于我的影视学校里有位教授和余光中是多年老友,通过他,我与余光中教授通了几次电话。他也写了一份授权信,寄来我们这里。余老先生得知我们的计划很开心,他想不到《乡愁》会搞这么大型的制作。

     新京报:请谈谈你本人对《乡愁》这首诗的感觉,你为何想到要将其谱成歌曲?

  郑文德:上世纪50年代———当时的香港有很多抗英运动,星火燎原,终于爆发了“六七大暴动”,这时候我爸爸跟其他的爱国人士一起被关进牢房,我那时就很渴望我的祖国可以把我爸爸救出来就好了。所以当我去年看电视提到《乡愁》时,我觉得这首诗里的情绪非常贴近我小时候渴望祖国在我身边的感觉,正如小孩子渴望母亲在身边一样。很短的时间,我就用激情写成了歌。

     新京报:那么你们选择了今天这风格各异的十个演绎单位,选择的考虑是什么?

     郑文德:其实当我将诗写成歌后,第一个听众是黄霑,他评价说旋律非常好,有动态有静态。而在广州时,我也让一些音乐前辈听过这首歌,他们觉得总是差点什么,所有人都一致认为:这歌除了毛阿敏,没有别人能把它唱“满”。这样我才上京找毛阿敏,因此才接触了她的经纪公司“保利”。我跟“保利”

     高层研究过,觉得可以尝试两岸三地的合作方式,用十种不同的方式演绎。我们事先研究好了需要哪些不同风格,才去找演绎者,我们的唱片已在制作中。

     演绎者言“乡愁”

     男低音歌唱家杨洪基:平时上班下班觉得感觉不大,但去海外碰到许多在海外的华人,从他们身上就能感到强烈的“乡愁”。我很高兴能被选中参与唱片的制作,为“两岸统一”做些贡献。

  手风琴演奏家杨帆:我舅舅原来就在台湾,从小我就经常体会到妈妈对亲人的思念,而用手风琴这种乐器来表达跟祖国的深情,我觉得也很适合。

     小提琴家吕思清:从来没有想过会有这样一张唱片。无论用哪种形式,最重要的是内心感情的表达。我真的很期待唱片尽快出来。

     新民乐代表冯晓泉、曾格格:我们从小就很喜欢余光中的诗歌,很早就想以诗人的句子写这样一首曲子。我们作为中国新民乐的代表,会用键盘、笛子,希望演绎得国际化一些。(记者张璐诗)

余光中亲笔授权信

 

 
编辑: system    
  查看/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