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台举办“情牵大乌蒙”走基层采访活动

时间:2011-10-11 13:10   来源:中国记协网

   9月22日至30日,中央电台举办“情牵大乌蒙”走基层大型采访报道活动。此次活动由台纪检组长、“走转改”活动领导小组副组长包云、副总编辑史敏带队,来自中国之声、经济之声、对台湾广播中心、华夏之声、中国广播网、中国广播报以及驻地方记者站等40余名编辑、记者组成的报道组,深入到贵州省毕节地区的1市、7县、1区、40多个乡(镇)、60多个村寨,行程近2000公里,围绕“情系梅花山”、“大乌蒙的变迁”、“乌蒙协奏曲”三个重大主题,以专题直播、现场连线、录音报道、网络综合、平面展示、微博互动等方式,高密度、大力度报道毕节地区的变化和发展。

  报道组走进社区、村寨、开发区、蔬菜种植基地、果园、茶厂,与县乡村干部、社区工作者、农村致富带头人、留守老人、儿童等基层百姓零距离接触,探访他们的工作,了解他们的生活与诉求,看发展、找问题、解疑惑。期间,共完成广播报道70 多篇,其中,中国之声《报摘》、《联播》播发28篇,《新闻纵横》播发7 篇,连线报道和其他频率共播出稿件30多篇,内参4篇。完成网络文字报道 100余条,图片报道300多幅,采访手记50余篇。

  活动期间,报道组除建立发稿统筹制度、分工协作制度外,还实行每晚的例会制度,总结当天工作,安排第二天的任务,明确工作要求。例会上,对当天发稿和采访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同时加强统筹协调,研究第二天的选题,从连线到《报摘》、《新闻纵横》、网络稿件,都提出具体意见,抓质量,抓落实。其中,《这里的群众心不慌》、《留守儿童的心愿》、《肖大娘的幸福生活》等报道注重发掘劳动者的故事、感受,记录并传达了蕴含其中的普通百姓积极向上的精神和情怀,从中感受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脉搏,感悟新闻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真谛,努力在与基层干部群众面对面的接触交流中转变作风、改变文风。

  采访报道过程中,报道组的同志们充分展示出了不怕苦、不怕累,连续作战、敢于拼搏的职业精神和国家电台的优良作风。在一整天的采访完成后,每个晚上大家都是连续写稿、剪音响,稿件传回台里往往都要凌晨两三点钟。有时,由于交通不便、住地条件有限,给采访和传稿带来诸多影响,为及时在节目中播出连线报道,大家想方设法克服种种困难,保证节目顺利播出。

  在采访中,记者不但时刻牢记自己的职业责任,还处处体现着人文关怀,凝聚爱心,传递真情。在采访过程中,报道组在威宁县雪山镇民族小学举行捐赠活动,向当地贫困学生捐赠了现金和文具。在迤那镇大山村,报道组了解到有村民因为户口未迁移、对国家相关政策了解不够等原因,导致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基本保障缺乏,便及时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促进了问题的解决。在采访过程中,报道组偶遇当一位留守儿童,因父母外出打工既要带着年小的妹妹又要照料年迈的外公外婆,艰苦的生活条件和乐观的生活态度让报道组成员深受触动,大家自发地为她捐了上千元的生活费。

  中央台组织此次“情牵大乌蒙”走基层采访活动,在报道当地发展成就,反映社情民意的同时,对编辑记者也是一次业务实践和作风锤炼。记者与农民们一起干活,同锅吃饭,体民情、听民声,不仅体味到了走基层的艰辛,基层干部工作的辛苦,更感受到了基层百姓的喜怒哀乐。同时,报道组全体同志特别是年轻记者编辑从一周的深入基层中,切实感受到了国家的巨变,也深切感受到了国家的发展还很不平衡,通过生动的事实、鲜活的事例,深化了对国情、社情的了解。一路来,报道组的记者充分发扬脚踏实地的采访作风与不怕困难,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记者的神圣使命,使这次“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真正做到了“走得深、转得实、改得好”。 (中央电台“走转改”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编辑:王新妍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