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谁?为了人民。依靠谁?依靠群众。我是谁?我们是承担着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新闻工作者。
京华时报自诞生之日起,就按照人民日报编委会的要求,确立了以北京广大市民为读者对象的基本定位,坚持“三贴近”的办报方针,想市民之所想,急市民之所急,忧市民之所忧,盼市民之所盼,深深植根于普通市民生活之中,因而赢得了广大读者的赞许。如果失去群众路线和百姓观念,京华时报将会被读者抛弃,根本无法立足。
正是基于这样明确的指导思想,京华时报在报道中牢牢坚持群众路线,坚持平民视角。在各类报道中,我们把北京本地新闻作为重中之重,在本地新闻中特别增加了社区新闻,在社区新闻中着重报道普通群众。即使全国性的大型主题宣传报道,我们也坚持“三个拉近”,即“拉近北京、拉近读者、拉近民生”。比如,对全国人大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的解读,要求必须有“北京落点”;对“十二五”规划的报道,精心编辑了“百姓读本”;建党90周年的大型报道,专门开辟了“北京记忆”。
也正是由于这样明确的指导思想,我们要求记者必须深入基层,深入现场。多条电话热线,使北京市民与报社有了便捷的沟通渠道。只要是涉及市民生活的重要线索,记者都会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只要是市民反映突出的问题,都会组织记者深入调查。为了全程调查冒牌无公害蔬菜如何从造假到流入超市,记者连续暗访一个多月,通宵不眠地跟踪运菜车;为了揭开民航班机毛毯等用品未经清洗重复使用的情况,两名记者应聘清洗工“卧底”清洁公司;记者跟随警方蹲点,为拦截驾车的嫌犯,驾驶车辆被拦腰撞毁……正是靠着这种作风,才采回了大量深受读者喜爱的鲜活报道,使报纸的公信力、影响力、传播力得以不断提升。
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京华时报的编采队伍比较年轻,社会阅历很浅,采编经验不足,采访不接“地气”,报道脱离实际以至失实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这次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一个契机。我们一定要通过活动,在坚定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上下功夫,在把握基本国情、增强服务大局上下功夫,在增进同人民群众感情、提高服务群众能力上下功夫,在培育良好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上下功夫,在学习运用群众语言、提升吸引力感染力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