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到了一线,才能听到百姓的心里话;只有俯下身、弯下腰,才能深切体会和感受百姓情怀
●无论社会环境怎么变化、工作条件如何改善、采访手段怎么先进,都不能忘记深入群众“接地气”的传统,不能丢掉走进基层“抓活鱼”的做法
“我用电影为乡亲们送去欢乐,也从中体会到无限的欢乐。我要一辈子为乡亲们放电影!”永兴县柏林镇农村电影放映员马恭志的话语朴实而感人。
在8月11日下午召开的湖南省宣传系统群众路线教育先进事迹报告会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动员视频会议上,6位代表深情讲述了立足本职工作、服务人民群众的苦乐情怀。
马恭志,迈着残疾的双腿,23年来走遍永兴的村村寨寨,放映11000多场电影,深受百姓欢迎。
董希如,平江县委宣传部的退休干部,25年一直没有离开过基层宣讲理论的讲台。
陈艳,“80后”青年,刘少奇同志纪念馆的一名讲解员,12年累计接待观众近200万人次。
李立川,湖南日报理论部副主任,从事评论写作和编辑10多年,每年都会挤出3个月时间到基层调研。
马北海,湖南人民出版社党委书记,他和他的同事们出版的通俗理论读物产品由过去每年一两种,递增至去年的20余种。
谢小平,怀化市6902台台长,为了确保老百姓更好地收看收听广播电视节目,包括他在内的全台40多名员工坚守在海拔1487米的雪峰山帽子岭。
“要看到,基层一线是新闻工作的源头和活水。只有到了一线,才能听到百姓的心里话;只有俯下身、弯下腰,才能深切体会和感受百姓情怀,从而丰富报道内涵,升华报道主题。”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路建平在会上深情地说。
路建平充分肯定了6位发言代表的先进事迹。他说,“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在新闻战线的深化和具体化。如果只是跑机关、泡会议、编材料,只是从网上找材料、向会议要资料、改报告为报道,作风漂浮、文风呆板,就会远离生活、远离实际、远离群众。无论社会环境怎么变化、工作条件如何改善、采访手段怎么先进,我们都不能忘记深入群众“接地气”的传统,不能丢掉走进基层“抓活鱼”的做法。一定要把“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作为新闻战线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抓手,作为深化“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抓紧抓好。
会后,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宣管办主任、湖南日报总编室主任颜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地说:“好新闻都是用脚‘写’出来的。只有真诚地走进基层这个大课堂,才能增进对群众的感情,才能写出散发泥土芳香、饱含质朴情感的好稿子,形成群众喜闻乐见的文风。”(记者 乔伊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