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走转改”活动的认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

时间:2011-10-11 13:21   来源:光明日报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和工作方法的重要哲学基础。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指导下,创立并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新闻战线正在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从新闻工作实际出发贯彻党的认识路线和思想路线的重大举措,是提高新闻工作质量、增强新闻说服力影响力、满足群众新闻需求的重要途径,充分遵循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对于新闻战线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调查研究之风和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走转改”活动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实践观点,必将促进新闻战线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也是区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其他一切认识论的根本标志。马克思把实践观点引进认识论,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它使认识论第一次成为真正的科学。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就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树立实践的应有权威,尊重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实践,就能从根本上保证我们的思想和行动符合客观世界规律,有效地改造世界。只有尊重实践,才能有力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用空想代替现实、用抽象的原则裁剪实际生活。因此,扎实开展“走转改”活动,着重点是“实”字,要根植于实践,重在联系实际、贵在取得实效,更关键的是它本身就是一个求真务实的重要实践。

  走向基层,迈向社会,深入到人民群众中间,这是实践的基础。新闻并不是生于头脑中的主观臆想,而是对于真实世界的主观反映,因此新闻也必然根植于活生生的社会实践。新闻工作者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沃土之中,就会闻到泥土的芳香,就会融入到人民群众之中,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将现实的生活生动地刻画出来,把人民群众的呼声真切地表达出来,让实践中的问题清晰地呈现出来。只有坚持实践的观点,扎根广阔的大地,扎根现实的基层,扎根实际的一线,扎根真实的社会生活,才能拿到第一手新鲜、独到的素材,才会挖掘出新闻价值,才能创作出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基层的好作品。“走转改”活动自开展以来,全国各地的新闻媒体都已经行动起来,深入到基层,深入到工厂、农村、学校、机关、事业单位,挖掘新闻的富矿,寻找实践的力量,也带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新闻工作者应当走出高楼大厦、走出书斋会场,深入改革建设前沿,深入群众生产生活,挖掘现实素材、采写现场报道,以敏锐的时代眼光提炼报道主题,以深厚的生活积淀丰富报道内涵,不断增强吸引力感染力。

  转变作风,求真务实,沉下去“接地气”,这是实践的根本。真正“俯下身”,深入基层,面向实践,有了对社会、对群众的深切体认,才能更好地转变作风,以敏锐的眼光发现新闻主题,以深厚的积淀丰富新闻内容,以真切的感受谱写新闻篇章。新闻在实践的沃土之中,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之中,那么新闻工作者就要扎根于人民群众实践的沃土,不断深入,不断实践,从人民群众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只有深入,才会心入,这样发现的新闻事实,挖掘的新闻价值,才能奏出最美的乐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新闻就应当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真实反映他们的酸甜苦辣,真切感知他们的喜怒哀乐,真情体会他们的安危冷暖。新闻人就应当和人民群众在一起,在无距离有感情中,传播民情民意民声。一些新闻作品之所以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得到受众的认可,就是因为它们反映了人民群众自己的生活,表达了人民群众自己的情感,传递了人民群众自己的声音。

  改变文风,客观活泼,令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这是实践的关键。文风不正,假话、空话、套话、大话连篇,就会严重影响真抓实干、影响工作成效,耽误问题和矛盾的研究解决,损害党的威信,导致干部脱离群众,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群众中失去感召力、亲和力。新闻工作者要改进文风,就应当深入基层,在实际的生活中感受生活,在生动的实践中形成思想,在现实的问题中凝练语言和文字,用群众的语言表达思想,我们的作品就可以有的放矢,体现群众意愿,引起群众共鸣,激发群众干劲。

  二、“走转改”活动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辩证唯物论基石,必将促进新闻战线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这个哲学基本问题上,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物质是意识的本原,意识是由物质派生的,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按照这种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我们要按照世界的本来面貌认识世界,而不附加任何外来成分。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怎样才能实事求是呢?首先要了解客观实际情况,这就需要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使主观和客观相一致的桥梁或纽带。

  调查研究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工作的生命线。客观世界是纷繁复杂、发展变化的。要从中挖掘有价值的、真实的新闻,需要有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本领。从原则上说,新闻采访就是调查研究。而毛泽东正是调查研究的大家、行家。早在1931年4月2日的《总政治部关于调查人口的土地状况的通知》中,他就提出“我们的口号是:一、不做调查没有发言权。二、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毛泽东文集》第267-268页)1942年他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再一次指出:“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群众,写文章做演说倒可以不看读者不看听众么?……做宣传工作的人,对于自己的宣传对象没有调查,没有研究,没有分析,乱讲一顿,是万万不行的。”(《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836-837页)实践证明,每一个真知灼见,都是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形成的;不重视调查研究、不善于调查研究,就难以透过现象看本质,就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人云亦云、以讹传讹就难以消失。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们的社会现在需要倡导调查研究的优良作风,把求真务实贯彻在具体工作中,落实到每个具体事情上。

  当今时代,信息手段十分发达,利用信息工具了解和掌握情况,也是一种方式,而且是越来越重要的方式。但不管通信手段多么发达,有多少了解情况的其他渠道,都不能替代亲自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实地的调查研究。特别是,在改革开放进入到关键期、攻坚期的今天,我们面临的世情、国情和党情已经发生深刻变化,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将使我们经历长期的、复杂的和严峻的考验。目前,社会思想多元多样多变趋势更加明显,各种社会思潮日趋活跃,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的难度越来越大。由于经济利益日趋多元化,人们从各自不同的立场、角度看待与处理问题,更造成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真假难辨,是非难分。可见,在新形势下,新闻工作者的调查研究任务重,难度大,只有透过现象抓住本质,胸怀大局冷静思考,才能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因此,新闻宣传工作担负的责任和使命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为繁重、更为紧迫和更为艰巨。面对这些重大问题,新闻工作者不一头扎进基层实践的大熔炉,谈何深刻理解,谈何全面把握?这就需要新闻工作者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三、“走转改”活动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群众观点,必将推动新闻战线大兴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也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根本工作路线和根本工作方法。新闻传播工作本质上也是群众工作,是党的整个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走向基层,深入实际,服务群众,是我国新闻传播工作的本质属性和必然要求。新闻战线“走转改”活动,强调走向基层,转变作风,改变文风,恰恰是我们党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在新闻工作中的生动体现。

  新闻工作者只有真正走向基层,才能够虚心向群众学习,获得真实的、鲜活的新闻素材。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创造者,力量来自于人民,智慧来自于人民。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也来自于人民。新闻工作的根在基层、源在群众,要真正了解社情民意,走进基层、深入基层是最好的办法、最好的途径。只有真诚地与人民群众交朋友,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请教,寻找现实生活中人民群众鲜活的实践与创新,新闻事业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新闻工作者只有真正转变作风,才能在火热生活中把握群众的思想脉搏,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每一位新闻传播工作者都要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甘当人民群众的小学生,摆正自身同人民群众的正确关系,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之中,传达人民群众的呼声,反映人民群众的疾苦,表达人民群众的诉求,才能走近群众,融入群众,同群众面对面、心贴心,与群众融在一起、打成一片,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我们必须牢记,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

  新闻工作者只有真正转变文风,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才能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毛泽东同志指出:“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党风决定着文风,文风体现出党风。毋庸讳言,在我们干部队伍里,在我们的新闻队伍中,存在着一些不良风气、不良作风与不正之风,主要表现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文牍主义作风严重。我们只有深入到群众之中,学习群众语言,善用群众语言,变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活泼,说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话,多一些短话、新话、实话,少一些大话、空话、套话,拉近新闻报道与人民群众的距离,让人们爱读爱听爱看,才能实现最佳宣传效果,也才能真正密切联系群众。

  我们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在新闻战线“走转改”活动中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和认识路线,做到尊重实践、尊重实际、尊重群众,才能使我们的新闻工作无论是主题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还是热点引导、舆论监督,都能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不断增强新闻宣传的亲和力、吸引力、公信力,推动新闻宣传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庞元正、董振华)

编辑:王新妍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