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群众中去,将“走转改”刻印在职业意识中

时间:2011-10-11 11:25   来源:新华网广西频道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以来,新闻战线的记者编辑深入各地基层,走进群众生活,采写了不少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感的好报道、好文章。

  作为一名新华社地方分社记者,特别是作为分社区域采访中心主任,我长期在广西桂北地区和北部湾地区的县乡村基层采访工作,可以说每周都在走基层,但并没有自觉地将日常在基层采访工作与改作风、转文风结合起来。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后,我到桂林市永福县永福镇横石屯采访当地农民靠种植罗汉果致富的情况。在横石屯,眼睛看到的碧水青山和万亩罗汉果田,还有村民们漂亮的别墅小楼,口鼻里呼吸着城市里难得的清新空气,耳朵里听到的是最质朴、最生动也是最实在的群众语言。

  "山上的绿树,河里的清水,田里的罗汉果,这些都是我们农民的'绿色银行'"、"种树就等于把钱存进银行"、"守住了绿水青山,就留住了金山银山"……横石屯的农民兄弟在田间地头,用一句句充满生活气息,又饱含科学发展观哲理的语言向记者"传授"他们的致富经,讲述他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思考和愿望。根据这次采访,我以《走基层 听民声:广西桂林永福县农民的"生态致富经"》进行了报道。

  经过此次采访,我深深感到中国最灵动的语言和最生动的哲理不在教科书里和各种汇报材料里,也不在领导的会议发言中,而是在人民群众中。走基层,就是要走到人民群众中去;转作风,就是要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意思牢牢地树立在日常工作中;改文风,就是要群众语言来写群众的心声,用生活化的笔法来描绘最真实的生活。

  多年来,新华社的报道因为缺乏生活化的语言而被圈内成为"新华体"。我想,通过开展"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活动,我们要积极主动的深入到群众中去,将"走转改"刻印到职业意识中,向人民群众学习他们最具有生活化的语言,了解他们最迫切的愿望,用他们最朴实的语言来报道他们身边的人和事。

编辑:王新妍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