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专题首页 新闻动态 两岸同胞庆中秋 华人华侨中秋情 中秋资讯 视频 赏诗会 中秋美食 健康提示 中秋谜语 中秋由来
  首页 - 要闻
字号:
别样的中秋 同样的“团圆”:四川地震灾区中秋节掠影

  时间: 2009-10-05 09:32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成都10月3日电(记者叶建平、吴晓颖、曹妍)3日,曾经饱受大地震灾害蹂躏的四川灾区迎来了震后第二个中秋节。经过一年多的灾后恢复重建,灾区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幢幢房屋拔地而起、一座座工厂里马达轰鸣、一间间校舍里书声琅琅……一座美好的新家园正悄然而生。

   今年的中秋节,灾区群众、援建工作者、震后孤儿将如何度过?对未来生活他们有何企盼?记者深入灾区进行了走访调查。

   受灾群众:“生活就像中秋月,美美满满”

   炖鸡汤、回锅肉、大麻花……3日中午,都江堰大观镇茶坪村三组56岁村民杨廷松一家三代围坐在自家院子里,品尝着丰盛的“中秋大餐”。

   杨廷松抿了口酒,嚼着麻花,喜滋滋地望着自家刚建好的“小洋楼”,哼起了小曲。去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将杨廷松的家变成了废墟瓦砾。所幸的是,家中无人伤亡。

   提及去年中秋,杨廷松说:“房子垮了,东西没了,哪有心思过节,就盼着能早日住进新房。”说话间,杨廷松给5岁的孙女夹了一只热气腾腾的大鸡腿。“上个月,房子终于装修好了。一家人在新房里过节,太安逸了!”

   震后,为解决群众建房资金难,都江堰市将灾后重建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相结合,推出了“联建”政策。杨廷松就是这一政策的受益者之一,他的新房由城里居民出钱、他出地“联建”而成。房子建成后,杨廷松从一楼腾了间屋子卖杂货。

   “在家开个小店,比出去打工轻松多了!”谈及这份新工作,杨廷松笑得合不拢嘴,“如今的生活呀,就像那中秋的月亮,美美满满,而且今后肯定还会越来越好!”

   杨廷松的家是四川农村灾区的一个缩影。今年中秋,农村灾区群众大都在自家新房中欢度佳节。据统计,截至目前,四川灾区已建成永久性农房123.89万户,占需重建的97.1%。  

   重组家庭:“我又找回了家的感觉”

   中秋佳节,月圆人全。今年的中秋,对于重组家庭后的曹代成来说,是一个阖家团圆的好日子。

   54岁的曹代成是极重灾区绵竹市广济镇仁贤社区居委会主任。突如其来的汶川地震夺走了他的母亲、妻子和孙子。震后的曹代成,白天为灾后重建忙碌;而每当深夜来临时,想起妻子、母亲,泪水都会夺眶而出。

   去年5月22日,曹代成被中组部授予“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其“舍小家顾大家”的英雄形象被“搬”上了银屏,感动了中国,也成就了一份情缘。

   曹代成现在的妻子刘小琳是达州某化工厂的一名退休干部。在电视里,她看到曹代成为灾区群众奔波忙碌的身影后,被深深感动,两人开始书信往来。去年12月16日,两颗心终于碰撞出了火花,两人在广济镇登记结婚。

   结婚后,刘小琳和曹代成夫妇居住在灾区板房里。中秋佳节,记者在曹代成家中看到,房屋虽然简陋,但细心的刘小琳将它打理得干净而整洁。崭新艳丽的床单,配上那喜庆的一对抱枕,让整个屋子显得格外温馨。

   “这里的生活条件可艰苦多了,煮饭烧蜂窝煤,洗澡要自己烧水,连厕所都是公用的……”刘小琳直言不讳,“不过,只要能和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每天看着老曹为群众办事的样子,感觉很幸福!”

   今年的中秋,也是曹代成和刘小琳结识一周年的日子。由于曹代成假期值班走不开,刘小琳2日还替他给逝去的母亲、前妻和孙子上了坟,给他们“捎”去了月饼和柿子。

   中秋节当日,刘小琳的儿子专程从达州赶到绵竹,一家人在城里的饭馆里吃了一顿团圆饭。“有了她,家里的事不用我再操心了,可以专心地搞灾后重建。”曹代成说,“今年中秋,一家人大团圆,我又找回了家的感觉。”

   援建工作人员:“建好灾区,争取明年回家过节”

   虽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25岁的北京援建工作人员范铮铮早早就起床了。因为援建的市政道路——横四路当日开始浇铸混凝土,他要负责技术质量监督。

   当日,是范铮铮第二次在灾区过中秋,也是他平生第二次没能和家人一起过中秋。

   范铮铮是去年7月来到灾区的,今年春节时曾回过一次家。“刚到灾区时不太适应,心里特别想家。去年中秋节,我给爸妈打电话,哭得稀里哗啦的。”说到这里,范铮铮脸红了。“不过,现在已经习惯了,灾区就是我的第二个家嘛。”

   和去年一样,今年的中秋节,范铮铮也是在忙碌中度过的。所不同的是,今年中秋节,他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什邡市委宣传部委托北京电视台的记者给他父母拍摄了一段祝福视频。

   视频是在极重灾区红白镇镇政府会议室里播放的。中午时分,红白镇干部群众正和援建工作人员开茶话会,突然屏幕上放出了范铮铮家里的场景,他父母说道:“铮铮,放心,家里一切都好,公司还给我们送了月饼。你一定要把灾区当成自己家,在哪过中秋都是一样的。希望你能帮四川人民快点修好道路,让他们出行更顺畅!”

   铮铮父母的言语也道出了无数援建工作人员家属的心声。北京市政二公司援建项目经理刘峰的妻子给她发来了短信:“老公你去四川援建已经一年多时间,这段时间你们都很辛苦,平时工作那么累,我也帮不了你。但我会把家照顾好,照顾好自己和肚子里的孩子。”

   “看到短信很感动,也很内疚,两年中秋节都是她一个人在北京过的。”谈到中秋心愿,刘峰说:“就是希望能早日把灾区建好,争取明年回家和老婆、孩子一起过中秋!”

   震后孤儿:“又可以吃到代阿姨的青椒炒肉了”

   震后孤儿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中秋节的前一天下午,记者来到了四川震后孤儿安置基地“安康家园”,那里显得格外冷清,小学部里只剩下15岁的蒋洪军和14岁的曾东。

   “孩子们有的被亲属接走了,有的被他们的‘安康妈妈’带回家过节去了。”园长胡源忠说:“蒋洪军他们的‘安康妈妈’今天晚上也要来接他们回家。”

   2008年8月,在全国妇联、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的帮助下,山东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捐资1.1亿元,在成都市双流县建成了1所“安康家园”、1所新棠湖小学、扩建了九江中学。

   曾东很调皮,记者跟着他走进了寝室,被子方方正正地摆在床头,床上靠墙立着一本漫画书。“那是代何姨送给我的,我可喜欢这本书了,每天睡觉前都要看一会儿。”曾东说。

   曾东口中的代阿姨就是他和蒋洪军的“安康妈妈”。“代阿姨今天晚上会来接我们回家。明天她答应要带我们去公园玩。而且,代阿姨炒的菜可好吃了,明天我又可以吃到她做的青椒炒肉了。”曾东咽了咽口水。

   在“安康家园”,记者遇到了北大六院儿童青少年科的夏卫萍。作为震后孤儿心理重建工作组成员,她已经在“安康家园”待了10多天,为孩子们做心理筛查、疏导和干预。

   “震后通过持续的心理辅导,孩子们的心理阴影正逐渐消退。”夏卫萍说:“震后孤儿,是一个永远不会被遗忘的群体。”

 
编辑: 杨笑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