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专题首页 新闻动态 两岸同胞庆中秋 华人华侨中秋情 中秋资讯 视频 赏诗会 中秋美食 健康提示 中秋谜语 中秋由来
  首页 - 要闻
字号:
小月饼大变化折射中国时代变迁

  时间: 2009-10-03 17:14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0月3日电 3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寓意团圆的月饼从生产工艺、供应品种,到人们买和吃的方式,都已今非昔比。小月饼里的大变化,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和延续,也折射了时代的变迁。

    “那时候月饼相当珍贵,多是油腻厚重的陈年味道,漏了一点酥皮在桌上都会舔着吃掉!”60多岁的南京市民陈必良说,上世纪50年代,月饼还是手工制作,属于奢侈品,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人一般还是将月饼切开,每个人分一小块。

    物资匮乏的年代,大街上到处是排着长队买月饼的人,不仅要有钱,还得有食品票才行,从划单到取货,经常要排上两三个小时。

    今年27岁的乔立华家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记得小时候,每年八月十五前,他家楼下的杨树边都会砌一个两三米长的烤炉,旁边挂着一个条幅“加工月饼”,人们从家里准备好白面、胡麻油、糖等材料,端着盆、排着队去“打”月饼。

    “那时候,每年一看到楼下加工月饼的师傅来了,就开始迫不及待地催父母准备材料,然后兴高采烈地出去排队。”乔立华说。

    上世纪80年代开始,人们的生活条件好起来,吃月饼不再是稀罕的事情。

    “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丰富,现在人们都不怎么自己加工月饼了,月饼也不是非得中秋节才能吃的到了,而是逐渐成了人们餐桌上的节日点心,成了一个点缀,一个象征了。”乔立华说。

 
编辑: 董洁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