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采访线路

时间:2009-10-13 15:28   来源:金黔在线

 

 

贵阳旅游资源概况

 

  一、金阳初升

  昨天的贵阳,随着飘逝的童谣离我们远去,今天的贵阳迎着航拍镜头扑面而来。它是一座古老的城市——远古夜郎竹王神话故事代代相传;它又是一个年轻的城市——新世纪中国森林之城。我们将向您展示一个山明水秀的神奇地域,一个似金阳初升的高原省会。

  自从有了贵阳城,就有了这条贯通南北的大街。据地方志记载:早先的中华中路叫北大街,中华南路叫南大街,1931年更名为中华路。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历次拓宽改造,现在的中华路,已成为最繁华的商贸一条街。这条街有如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它浓缩着历史,记载着文明渐进的历程。

  大南门也称朝京门,当年曾是贵阳老城的最南端。如今,门楼和城墙已不复存在,代之而立的是这座风彩照人的现代雕塑。

  兰花,是贵阳的市花。史书记载,贵阳野生兰花曾是历代朝廷的贡品。湿润的气候,温和的阳光和特殊的土壤水质,特别适宜兰花在这里生长。如今,筑城的山川河谷,楼台亭院,无不飘溢着兰草的幽香。大十字,是这座城市的中心坐标。它的历史,可能追溯到宋元明清时期。明清时期大十字一带寺庙亭阁星落棋布,街市繁荣,晨钟暮鼓,百货汇聚。有张拍于二战时(期),这位神气的美国士兵站在大十字的时钟下留影纪念。这个为西门子公司做广告的大时钟,是当年城市“现代化”的标志。随着时代变迁,西门子时钟早已湮没在岁月的长河里。今天的大十字,高楼商厦林立、处处流光溢彩。中华路北端的喷水池是明清时代贵阳的北门,也是由黔入川的必经之路。便是贵阳解放前的喷水池,过去又叫铜像台。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是贵阳苗族同胞纪念他们的民族英雄亚努的日子,喷水池是他们欢歌曼舞的纪念地。时至今日,芦笙高奏依旧,欢歌曼舞依旧。现在这里建起了“四方汇聚”的雕塑,它激发了贵阳民族团结,共谋发展的热望。

  历经沧桑的中华路,象一位长者,饱经风霜;象一位智者,成熟从容;如今又象一位青少年,朝气蓬勃,充满活力。

  离开繁华的市中心商业区,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条鲜花盛开,景色宜人的通衢大道。这条南起火车站,北至邮电大楼的迎宾大道,花木掩映,五彩缤纷,堪称新世纪新贵阳的一道令人赏心悦目的风景线。人民广场叫春雷广场。在当年那引起单调沉闷的建筑中,一小块绿地都十分珍贵。

  1999年,随着爆破的一声巨响,预示着贵阳迎来了新世纪建设的辉煌篇章。改建后的人民广场新姿展现,人们沉醉在这满眼绿色之中。新世纪开局之年,贵阳迎来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围棋的节日,并在这片绿地上举行了首届中国贵阳国际围棋文化节的开幕式盛典。这盛大的节日,让围棋与森林之城贵阳紧紧相连。四海宾朋汇聚这里,领略中华围棋的博大精深,体味黔山秀水的神奇魅力。

  在迎宾大道的南端,贵阳火车站象一艘扬帆的巨轮。它每天迎送着数以万计的旅客。铁路穿过崇山峻岭,越过盆地江河,成为内陆城市贵阳的经济命脉。如今,这座西南重镇在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声中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

  自古以来,人们傍水而居。“小桥、流水、人家”,成为人们颇为欣赏的一种意境。贵阳有南明河、市西河、贯城河和小车河四条河穿城而过。有河,有人家,便有了桥。这座桥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相传,它起初被称作“太子桥”,是因为明代有位皇太子,曾避乱来到这偏远的小城并经过此桥。明代王阳明先生也曾游历此桥,陶醉于两岸景色,留下了“汀花照月犹含雨,岩柳垂荫渐满川”的佳句。如今,古桥石板的缝痕间,仿佛还残留着久远的足音。

  抗战刚刚结束,一位留洋归国的学子在此驻足良久,他叫王家珍。他从美国哈佛学成归来,在此思考着怎样利用战争中废弃的钢材建一座更方便的新桥。

  如果说古代桥梁是为了过河出行的话,那么现代立交桥,则是连接四通八达的高等级公路的枢纽。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贵阳市进入了城市建设“快车道”,城市的发展是从道路的延伸开始的。与许多城市不同的是,贵阳山峦起伏,城区环线公路和立交桥不得不在山地间铺就。如今内环线、中心环线和外环线像彩绸般穿过群山,像长虹一般飞越山间。位于小河区的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一个以工程机械为主的工业园区。有国内企业400余家。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25家外商企业相继落户这里。一座座立交桥,串联起已经建成的东北、西南环线和正在建设的中心环线,这不仅连接贵阳两个国家级开发区,而且连接着未来贵阳的城市心脏——金阳。

  位于城区西北部,方圆100平方公里,正在开发的金土地,孕育着贵阳城市发展的未来。一张洁白的画纸,能绘出更新更美的图画。在今后的20年、50年,这里将建成一个更加美丽的家园。

  贵阳,金阳,初升的太阳,今天,让我们暂别繁华的城区,明天我们还将继续前行,去聆听母亲河那亘古流淌的声音;去拥抱如画般秀丽的森林;去领略通衢大道恢宏磅薄的气势!

  二、林城秀色

  群山莽莽,绿涛似海。贵阳环城林带长达70公里的林海令人心旷神怡。然而这座巨大绿色宝库并非天赐,而是几代贵阳人汗水和智慧的结晶。20世纪50年代初,造林者扛着锄头走。

  来到位于城区东北5公里的顺海林场,涛声阵阵仿佛在诉说着贵阳大规模造林的历史。作为1958年建立的首批国有林场之一,顺海林场与其它林场一样,都选用了成本低、生长快、适应力强的马尾松、华山松为主要栽培树种。加上60年代兴建的一百多个社队中小林场,到1979年,贵阳正式提出十年建成环城林带时,城郊绿带已初具规模。

  贵阳气候温暖湿润,更兼水热同季雨量充沛,十分适宜亚热带植物的生长。走进贵州省林科院树林园,你立即就会被丰富多彩的植被资源所吸引。园中至今已成功引种定植了86科208属433种木本植物,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5种,二级保护植物20种。从国内外引进的北美红杉、日本香柏、金钱松等都在这里各展风姿。同样,在贵州省植物园内也生息繁衍着桫椤等珍稀植物。

  在长坡岭林场和森林公园,我们在无边的绿野中穿行,更像在绿波中游动的一条船。绿色总是给人激情与想象,正是它使贵阳这片土地出类拔萃。

  人从森林走出来,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并永远在丰富着它。但无论现代文明多么辉煌,人永远无法拒绝绿色的大自然的吸引。林带公园的兴起与其说是人们向往自然,不如说是意在回归。人们在高楼大厦间积累的疲劳在森林中得到了释放和解脱。

  环城林带延伸到了贵阳南郊花溪,略嫌单调的绿色骤然生动起来。绿色林带本来只是一串项链,现在加上花溪青翠奇巧的山和蜿蜓秀丽的水,仿佛项链上镶嵌了几个光彩熠熠的玉坠。人的手和大自然的手就这样和谐地握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引人入胜的优美画卷。

  花溪河美就美在她独特的自然气质,她温柔多姿,又欢快跳跃,她不华丽铺张,带着乡间甜美的野性,仿佛高原多民族融合的美少女。花溪河——有没有人叫你丽人河呢?碧水依青山生辉,亭阁隐绿荫增色,徜徉在花溪河畔,仿佛挽着一位丽人的手在漫步,这就是“高原明珠”花溪公园。

  来到依山傍水的镇山村,好象进入了一个露天的民俗博物馆,又好象踏上了童话中的石头城,石板砌的房子,石板盖的屋顶。天河潭位于花溪河上游的芦荻村旁,它是大自然这个神奇的魔术师的惊人杰作,经历漫长岁月的溶蚀作用形成的溶洞千姿百态。卧龙滩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最宽的钙化滩,溪水从滩头泻下,滩脚各具形状的水帘洞如同鬼斧神工。

  沿着环城林,一片连绵数里的青山进入视野,这片宝山福地就是贵阳人引以自豪的黔灵山。这个傲居城中的绿色公园仿佛大自然派来的使者,它透着灵气,在以人工林为主的环城林带中显得那样与众不同,个性张扬。黔灵山林带拥有各种植物1500余种,其中既有国家重点保护和珍稀树种,也有药用价值高的珍贵植物,植物群落各具特点,乔木花草千姿百态。

  古树参天,葳蕤葱郁,林木繁茂,山青水绿,野生猕猴理所当然把这儿当成了自己的乐园。

  已有400余年历史,被称为贵州省第一佛教丛林的弘福寺座落于黔灵山群峰之间。相传清康熙十一年,峨嵋高僧赤松和尚云游至贵阳,登上黔灵山,赞赏这里的山势风光,于是他四处化缘募捐,建起了弘福寺。在环境意识空前强烈的今天,城市园林绿化水平无疑是生态建设和现代化现象的直观表现。贵阳城市绿化在近20年快速发展,采取以南明河等市区主要河流沿岸为线,以公园、广场等大块绿地为面,再辅以街头小花坛、小游园为点的手法,在高楼林立的城区,拓展出一条条、一块块绿色。

  为进一步凸现林城特色,优化生态环境,在跨入新世纪的时候,贵阳已经启动建设面积达30万亩的第二环城林带。

  百花湖扑面而来的时候,仿佛雨后看见了彩虹,使我们感到既亲切又感动。

  百花湖距贵阳市区22公里,本是60年代集水力发电、工业用水和农业灌溉三者综合利用的人工湖,水域面积14.5平方公里。湖面上有108个岛屿,仿佛王母娘娘在水晶宫开设蟠桃宴。当地人把这些小岛叫做馒头山,不管叫什么,在群岛中穿行,肯定是别有一番情致。

  第二环城林带远离都市,林木葱郁,一些地方还保留着相对原始的植被生态。空山幽谷,溪水潺潺,仿佛一首超凡脱俗的诗,又如一幅曲径通幽的画,令人沉醉其间,流连忘返。

  贵阳第二环城林带建设的前景,是一幅激动人心的壮丽蓝图。根据规划,第二环城林带覆盖区域横跨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分水岭地带,将为“两江”流域营造一片绿色生态屏障。树种的选择丰富多样,充分体现贵阳地区亚热带湿润气候的植物景观。与旅游观光业和当地经济发展相结合,林带内还要建6个分别以竹、玉兰、桂花、梅花和香樟为主题的森林公园,形成林中有园,园品各异的生态体系。贵阳人依托丰富的造林经验和成套相关技术成果,准备在十年内把这一切变成现实。

  一个代代相传的绿色梦想,一片森林环抱的美丽家园。温暖宜人的气候,再加上贵阳人数十年播撒绿色的执着,为这座城市赢得了中国林城、休闲胜地美誉。2001年7月,“亚欧森林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在贵阳举行。在“携手共建绿色新世纪”的主题下,来自亚欧22国及欧盟的代表云集林城,围绕森林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技术开展广泛交流和研讨,并通过了具有实质意义的《贵阳宣言》。

  森林,是孕育人类的胞衣,是哺育人类的摇篮。当人类攀爬在自然进化的轮子上前行了数百万年之后,他们会发现,这个进化之轮的轮辐上依然沾附着森林的气息。森林的荣枯与人类的盛衰,或者说森林的枯荣与人类的衰盛,是同一支交响乐的主旋律。

  三、南明水长

  千百年来,人类的生存繁衍和文明进程都与河流息息相关。就像我们把黄河比喻成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一样,基于同样的情感,贵阳人把南明河当作自己的母亲河。

  从空中俯看,南明河似玉带摇曳,又像太极图中切分阴阳的曲线。因为有了它,就有了鸟语花香,因为有了它,就有了人文昌茂的气场,因为有了它,贵阳也就成了人杰地灵的地方。

  这是贵阳西侧平坝县的一个极为普通的山寨,叫做白泥田。田间这一泓极为普通的井水,如果没人告诉你,很难会吸引你的目光,但这就是南明河的源头。

  清澈如镜的井水,仿佛向我们展示它透明的心胸。虽然是涓涓细流,但它每一分每一秒都在为南明河注入活力。井旁的这株百年银杏,也在秋日的阳光中展示它辉煌的生命力。一口平凡的小井,一支奔涌不息的小溪,一株灿烂辉煌的银杏,构成了南明河源头的原生境象。这似乎也顾示着南明文化必然秉承的属性——朴实,执着而富有激情。

  说一条河养育了一方人,最贴近的意义首先是河流能给人们提供生活用水。从古至今,南明河清沏的水一直是沿河居民赖以生存的最基本要素。今天,南明河上游和中游的松柏山水库、花溪水库和阿哈水库仍然是贵阳人的主要饮用水源。

  人们之所以对一条河流如此依恋,另一个原因,就是河流两岸肥沃的土地能提供人们赖以生存的食物。就像我们能从母亲那里得到乳汁一样,南明河的乳汁,养育了这一方生民。南明河灌溉的农田为贵阳的农业发展奠定了最初的起点。而南明河流域的农业形态包括了较为原始的农耕劳作到形式各异的现代化农业,南明河更像一部浓缩的贵阳农业发展史。

  这是距南明河源头不远的地方,画面中这座突兀耸立的山峰叫做飞虎山。在我省已经发掘出的三个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飞虎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它在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层的下面垒压着很丰富的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层。其中发掘出的很多文物对于研究贵州古人类活动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这块从飞虎山发掘出的陶片是我省原始文化出土的第一片彩陶。从某种意义上说,飞虎山的古人类文化遗存就是南明文化的重要源头。

  有了河流,便有了人群,人群聚合,就产生人与人的关系,这便是文化的发端。不知文化点染了水,使其更富有灵性,或是水用其亘古不变的流动传布了文化,使之积淀丰厚。并化育着民众。母亲河,承载着既往,它的每一次流淌都充溢着沉厚的力量。

  甲秀楼不仅是现在贵阳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更是贵阳明清以来文化昌盛的象征。相传在甲秀楼尚未建楼之前,张三丰真人云游至此,顿感此地气象独特,断言在此地修建一楼,不出三百年贵州定能出一名状元。明代中叶,这里曾是王阳明再传弟子马廷锡讲学的栖云亭,阳明学说在此得以传扬,育教黔中英才。明万历二十六年,时任贵州的巡抚江东之,为改变贵州人文衰微,科甲考试天荒不破的现象,并表明当时地方官员倡导文教风气的决心,在士绅中募集银两,在栖云亭旧址兴建一楼,以祈愿贵州的考子能科甲挺秀,故而起名甲秀楼。或许是巧合,不及三百年,清朝光绪年间,贵阳府青岩镇的赵以炯就在科举考试中一举夺魁。

  这座楼阁,是与甲秀楼同一时期的建筑。文昌阁的修建也是意在表明倡导文教的用心。阁中的梁、柱、檐角的数目都是“9”的倍数,大抵是取九九鼎盛的祈祝之意。甲秀楼与文昌阁交相辉映,自其建成之后。一批文化教育机构和文化纪念祠堂在贵阳相继建立,文教之风得以进一步的倡导。文教的昌明,是这个城市最大的幸运。

  南明河让贵阳承续着一种文风,流布着一种传统,时至今日,南明河两岸仍是贵阳教育机构最多,系统最完善的地方。位于河畔的南明区少年宫,其少儿艺术蜚声中外。瞧,举手投足间的韵昧,让人体味着艺术在他们幼小心灵间的律动。溯流而上,便是贵阳教育成就最为显著的贵阳一中,每年这里的学生都会在高考中夺得魁首。南明河不仅给了他们辉煌的成就,还给了他们对生活和人生的启迪,像这样的人才,对于贵阳一中来说,我们的列举也许只是挂一漏万的。再溯流而上,直至花溪,就到了贵州省第一学府贵州大学,早在1951年,毛泽东主席就亲笔为贵州大学题写了校名。这里名师众多,才俊辈出,已被列为国家211工程的重点院校。现任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的叶小文就是贵州大学的学生。

  是的,南明河的文教之风,使贵阳成为仁恕有致、谦洗冲和之地。

  南明河不仅是沉厚的,它还以诗一般的飘逸气质陶醉了一代又一代名人雅士。特别是当您漫步在南明河中游花溪的黄金大道时,就着灿烂的阳光,看着身旁闲适的人群,在树荫浓郁的道路上穿行,宛如在画中戏游一般。水里的涟漪层层散开,更像是一样在人们心里荡漾。

  南明河没有黄河、长江的恢宏气势,也不及西湖的千娇百媚,论金粉玉腻,南明河更承载不住秦淮河上的歌船画舫。但南明河特有的风姿,不仅点化了这片土地,更让生活在两岸的人们从它的身上得到了一种生存的智慧。

  从空中一直追索南明河的身影,你就会发现,南明河不像很多在崇山峻岭中穿行的河流,汹涌不歇,声嚣不止。也许是秉承了源头那口小井的朴实,它在两岸青山的簇拥下,默默的,平静地流淌,就像一位慈祥安宁的母亲,不忍出声打扰身旁忙碌的儿女。

  但平静不等于平淡,虽然没有张扬的气势,没有浮华的外表,南明河朴实而平静的身影却透出一种灵性,一种热爱生活的韧劲,也许正是因为母亲河的这种气质,才使得两岸的儿女们都带有朴实无华的作风,以及“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的生存个性。这种现象可以说在南明河两岸比比皆是,以至于我们信手拈来都是故事。

  四、大路朝阳

  这里是山的国度。多少年来,莽莽群山锁住了这里的神秘,锁住了这里的美丽,也锁住了山里人的日子。大山终于没能锁住一个新的世纪。2001年的金秋,西南公路出海大通道全线贯通,黔山秀水之间一个高等级公路网已经初步形成。沿着“贵遵”、“贵毕”、“贵新”和“贵黄”四条高等级公路,贵阳更大路朝天。贵遵路98年建成通车,全长155公里,它实际上是贵阳至重庆高等级公路的一段。有人将“难于上青天”的蜀道跟“西上令人老”的黔道比,看谁更难?那么,这蜀黔相连的道岂不是难上加难?然而如今,所有的阻隔都已成为这条道路两旁的风景。

  在贵遵路飞行,首先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白云区。白云是一座铝城,中国最大的铝工业基地。然而,白云的标志并不仅仅是铝工业,它同时还是贵阳的一座色彩丰富的卫星城。“白云见我去,亦为我飞翔”,这是大诗人李白的佳句。看见高天流云,人们就不禁联翩遐想,让心飞翔。

  一年一度的白云风筝节,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放飞自己的心情。来到白云,一定要欣赏这里的兰花。贵阳人喜欢兰花,将兰花定作市花。2000年,白云成功举办了首届国际兰花博览会。文人用兰花比喻素雅淡泊的心境,植物学家却告诉我们兰科植物是最复杂,变异最多的,结合两者塑造出一种内秀而凝重的气质,也许这就是喜欢兰花的贵阳人潜在的理想人格取向。

  地处黔中的息烽,自古就是川黔线上的咽喉要塞。

  1938年,国民党把军统最大的一所秘密监狱迁到这里,这就是息烽集中营。在这里,一大批中共党员、爱国民主人士和爱国将领曾被关押,他们中有曾任中共川西特委军委委员的车耀轩、中共四川省委书记罗世文、原东北军骑兵第二师师长黄显声将军等等。在息烽集中营存在的7年多时间里,这里先后关押近1200余人,有600多人被屠杀和折魔致死,400多人下落不明,幸存者仅百余人。就在这座魔窟里,被关押的共产党人成立了中共狱中秘密党支部,用特殊的方式同敌人斗争,革命之火始终在这座人间魔窟里燃烧不息。茫茫大山中,有这样一个岩洞。抗战期间,这个历来是香客云集的古洞一夜之间变成了军统的囚禁地。被囚禁在这里的,正是为中华民族的存亡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的杨虎城将军。8年非人的生活,将军在玄天洞发生的一声声报国无门的叹息,早已随风飘逝,但将军的铮铮铁骨和爱国之心,却在这里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迹。

  在息烽,还有许多先烈为自由与和平流血献身。至今在息烽的山野间,仍掩埋着许多不知名的英魂忠骨。今天的息烽,已成为和平之所,但先烈们在这块土地上的事迹却一直激励着人们自强不息,奋发向上。

  来到乌江,就是当年红军长征强渡乌江天险,浴血鏖战的战场?十八勇士当年突破乌江天险的枪炮声仿佛才从耳边掠过,而眼前的乌江却如此安祥,如此宁静,沿江而建的小城欣欣向劳,气势宏伟的电站大坝傲然矗立。在新的世纪,乌江又将承载起新的历史重任,在西电东送、西部大开发中谱写新的历史。 从贵阳到毕节,全长214公里。随着这条公路的开通,贵州西北线的风景区:织金洞百里杜鹃和威宁草海这些名字将越来赵响亮。

  修文县正好处在贵遵和贵毕高级公路的分路口,区位优势当然很明显。修文人说县境的图形象一只昂首长鸣的雄鸡,言语里流露出信心和志气。

  “天下无不可化之人”这个观点是大哲学家王阳明在修文提出来的。他在努力纠正着大明朝将西南少数民族视为不可教化的蛮夷这种偏见。

  这片美丽的田园就是修文县阳明洞。龙岗山多竹,五百多年前,阳明先生来到这里,他在此顿悟而出的道,许是受益于这里的竹子。

  阳明先生对这块激发他性灵的土地给予的回报是慷慨的。他在这龙岗山上设书院讲学,黔中受其教诲者500余人,这些人又到各自的家乡去开私塾、设书院,至明万历年间,仅书院全省就发展到30多所,创造了贵州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文化繁荣。站在这里,你禁不住要去参悟那些深奥的哲学理念,而且可以感受到一种深邃的历史传承——对文化的尊重,对教育的执着。

  修文县的六广河,曾深深触动过王阳明。当年,他在远端的那个渡口上船,一定是站在船头远眺,起初有一些吃惊,游遍名山大川的他没想到这深山里藏着这么个丽人!“遍行奇胜才经此,江上无劳羡九华”——阳明先生为六广河写下的佳句流传至今。

  的确,六广河风景透露的是一种“天然去雕饰”的美。她纯洁,婉约细腻而无奢华;他纯朴,雄浑阳刚而不粗俗。山崖与河流仿佛是一对恋人,默默地依偎着,注视对方。

  贵新高等级公路全长200公里,它是贵州已建成的高等级公路中投资最大的一条。

  有了这条路,祖祖辈辈生长在山里的人们突然发现,其实大海离我们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它就在这条路的那一端。内心的阻隔一旦打破,就会释放出许多封闭已久的激情,也许正是这条路被赋予的特殊意义。

  到了吹南风的季节,在这条路两旁劳作的农人,也许会拄着锄把,深深地吸上一口带着海水咸味和鱼腥味的气息。贵州是一望无际的山峦。在这些山峦间,能找到一块可以起降这种大型客机的平地吗?也许你会闪过一丝疑虑。当龙洞堡机场突然出现在眼前时,你一定会顿觉欣慰。

  其实,这里与许多现代化机场没有什么区别,从市区驱车到这里只需20分钟,所不同的是,它是由贵州人移山填壑,才使高原出平地。

  沿贵新路南行,一座不大却声名显赫的城市磷都开阳。也许是巧合吧,中国有三大磷矿基地——贵阳开阳、湖北襄阳和云南昆阳,不约而同都带了一个“阳”字,人们称之为“三阳开泰”。 开阳的旅游资源相当富饶,这里有“南江峡谷”、“香火岩”和“紫红地缝”等极为优美的自然风光。“谷静秋泉响,岩深青霭残”,如果王维到这里,这两句诗一定是在心里吟咏的,只有他自己能听到,生怕有一丝不和谐的声响破坏这里的宁静。他只是默默地站立,象这些树,于是,人也是自然。 贵黄路的变迁最能反映出贵州道路的发展历史。它是上世纪90年代初建成通车的当时贵州唯一的高等级公路。不仅于此,贵州道路的每一次升级几乎都是从这里开始的。

  岁月悠悠,滇黔古驿道追溯起来也许有上千年的历史。这条古道从中原政治文化中心一直延伸而至,渐渐变得蜿蜒和逼仄起来。站在这里,仿佛仍能听见,那急遽的马啼声雨般的逼近,又旋风般的远去,驰马扬鞭的驿卒神色严峻而焦灼,他背上斜背着的夹板里,也许正是要降到云南的圣旨。

  贵阳的第一辆汽车是抬着进来的,因为没有公路。1927年这辆车的车主——执政贵州的周西成,下令修筑贵阳至安顺的公路,全长95公里,这条路成为贵州最早的公路。 就在这条历来的交通要道上,清镇市成为贵阳的门户。清镇的美,首先得益于水。在红枫湖上空,我们第一次真切感受到这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浩然之气。

  红枫湖湖区还是一座民族风情园,贵州的几个主要少数民族——苗、侗、布依各展风姿,无论建筑还是民风民俗,一切都浓缩在这里,令你叹为观止。

  沿贵黄公路向安顺地区西进,山峦叠嶂的喀斯特岩溶地面上,有许多屯墙、石房和碉堡组成的石头村寨,叫屯堡。

  明代朝廷为巩固统治,开发西南,大量征调军队和江南移民到这一带,实行屯田制。生活在这里的人被称作屯堡人。600年来,屯堡人身着宽袍大袖的宝蓝色长衫,说着他们特殊的语言,极力保持着自己的传统。

  几百年过去了,驿道早已弃用,而这种为往来过客提供的服务却一直保存着。

  唱地戏、听地戏永远是屯堡人生活中的一部分。600年来,地戏始终只唱武戏,始终只由男人唱,始终是屯堡人的精神食粮。

  一切都古老得令人屏息,而一切又鲜活得难以置言。站在六百年前的石板街上,你也许会问:“屯堡人固守着什么?何以能守得住几个世纪的沧桑?也许是军人遗存下来的气质,也许是一种文化的自足。这就是历史文化的魅力所在。”

  古人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的家乡多美啊!新的世纪!新的天地!贵山之阳,大路朝阳!

编辑:杨永青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