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把情歌作为女儿会传承和创新的助推器
“女儿会”被誉为土家族的情人节。女儿会上,土家族青年在追求自由婚姻的过程中,以歌为媒,自由择偶。
因此,情歌成了传递爱情的纽带。当地政府从上速递70年代以来,就对地方民间歌谣、特别是情歌进行挖掘、整理、推介,出版了收集有932首民歌的《恩施地区民歌集》和《鄂西土家族传统情歌》。几十年来,它们已成为女儿会得以传承创新的助推器。
情歌在女儿会上的功效达到了极至。如《赶场歌》道出了女儿会上的恋爱情景:
男:一笔写东南,今天无人管,
吃了早饭上街玩,街前街后转。
街上姐儿多,爱上哪一个,
大姐本姓姚,二姐多美貌,
只有三姐生得好,就是弄不到……
女:找个俏冤家,说句悄悄话,
金钗银簪接在手,心儿交付他……
五句子歌是情歌中的主体,女儿会上常以这样的歌体开头,如:
“天上彩云赶彩云,地上旋风扰竹林。
风大扰动斑竹笋,歌儿唱动姐儿心,
五句子歌儿当媒人。”
“莫把山歌不值钱,山歌还是巧姻缘。
姻缘原是山歌起,没有山歌不团圆,
山歌一唱就团圆。”
情歌以对歌形式为主,男女互诉心声。从相思到相恋、相爱、盟誓,唱词丰富,曲调柔情,同时,在对唱的过程中还加入一些情趣。以一组“四句子”歌为例。
女儿会上男有情来妹有意,相约到山边,男女倾诉相思之情:
男:哥哥想妹想得呆, 女:想郎想得心里慌,
反穿衣裳倒穿鞋。 洗澡忘了脱衣裳。
歌嫂当做爹娘喊, 淘米忘了筲箕滤,
水缸当做磨刀岩。 给牛喂水撒把糠。
二人通过相识之后,相互渐渐熟悉,逗趣唱歌:
男:唱支山歌把姐留, 女:十八哥哥莫轻狂,
看姐抬头不抬头? 豆腐搭桥不稳当。
马不抬头吃嫩草, 麻杆搭桥切莫踩,
姐不抬头想歌留。 石板搭桥只管来。
相爱的心声表达出来了,爱是纯净的,爱是真挚的。
男:郎有心来姐有心, 女:哥爱妹来妹爱哥,
哪怕山高水又深。 有心交情心莫多。
山高自有人行路, 要做蜡烛一条心,
水深自有渡船人。 莫学葛滕牵半坡。
“女儿会”情歌多为五句子、四句子和穿号子的结构形式,其中又以五句子尤为突出。如:
姐儿住在花草坪,身穿花衣花围裙。
脚穿花鞋花上走,手拿花扇扇花人,
花上加花爱坏人。
歌曲表述了对姑娘的无限赞美和爱慕之情。仅停留在爱慕上还不够,还得要得到姑娘的芳心才行,于是男方大胆发出求爱信号:
隔河岸边柳叶青,郎想过河水又深。
甩个石头试深浅,唱个歌儿掏姐心,
五句子歌儿当媒人。
姑娘听后正中下怀,但她卖“关子”,欲说还羞:
路儿不走草儿深,歌儿不唱调儿生。
刀儿不磨口儿锈,歌儿唱了妹儿听,
世上哪有树缠藤。
一句“世上哪有树缠滕”道出了姑娘的心声。
四句子情歌也多为男女爱唱的歌。如一对恋人相爱后,共同唱道:
亲也恋来热也恋,莫把情谊不当钱。
你看山中葡萄子,青的酸来红的甜。
又如下面二首盟誓爱情的歌:
郎有心来姐有意,哪怕你锁在箱子里。
要是爹妈不同意,连你箱子背起去。
碾子圆,砻子圆,情歌情妹要团圆。
眼前不圆到梦里,梦里不圆歌里圆。
在情歌的不断传唱过程中,人们对五句子、四句子歌这种单曲体结构的歌曲不满足了,于是将两种形式结合起来,派生出了“穿号子”歌。如:
主歌 穿号
峨眉月儿两头尖——[朗在荆州府]
相交二姐——[姐在柳杨州]
在四川——[同天共日头]
又隔黄河三道水——[朗在荆州府]
又隔峨眉——[同天共日头]
九重天——[郎在荆州府]
相交一回——[姐在杨柳州]
难上难——[同天共日头]
情歌是传递爱情的载体,情歌对唱是女儿会上的关键环节。几百年来的女儿会上,土家族青年不知创作、传唱了多少情歌,不少民俗专家也把土家族情歌的搜集与整理作为研究的重要项目。目前,仅见诸书刊的就有1000多首,还有大量情歌流传在民间,等待人们去发掘。情歌对女儿会的贡献是无法估量的,可以说,有情歌才有女儿会,是情歌创造了女儿会,又不断把女儿会传承下去,使之不断创新。
第二节 把文化艺术作为女儿会传承创新的主要载体
作为专一的文化艺术,在传统女儿会中并未涉足。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客观的需要,当地政府及其文化部门的引导,使文化艺术直接参与女儿会,并把女儿会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一、傩戏班子为女儿会呐喊助威
在女儿会的发源地之一的石灰窑,亦有相伴生长的民间傩戏草台班子。
过去的女儿会,男女老幼,身着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汇聚集镇,做生意、会相好,嬉笑打闹、谈情说爱。当日,人们翘首以待的重头戏,就是传统地方戏,尤以傩戏为主。一次女儿会往往召来几“拨”傩戏班子相继上台演出。常演的剧目有《鲍家庄》、《反五关》、《清家庄》、《打金银》、《小说梅》、《瞧相》和《王货郎卖货》等,压台戏一般都是《姜女下池》,这叫做“姜女不到还不了愿”。傩戏中的女性形象是石灰窑女儿们最爱看的。
到了七、八十年代,“女儿会”逐渐引起了各级党政部门的重视,尤其是文化艺术界。在当地政府的邀请下,“女儿会”开幕之前,文化部门便积极参与筹划,市文化局、文化馆的专职辅导干部即赴当地,对传统的傩戏进行挖掘、整理、加工,对山歌和歌舞节目进行创编、辅导。“女儿会”这天,城里的专业文工团也前往助兴。与当地的山民歌队伍、傩戏班子共同献出一台精彩的文艺节目,使“女儿会”达到高潮。
二、文艺汇演把女儿会推向山外
1985年,湖北省第三届“百花书会”在省城武汉举行,省文联、省文化厅通知恩施市民族文工团代表鄂西自治州组队参加。市民族文工团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一机遇,以“女儿会”为题材,利用广泛流传于民间的恩施“耍耍”这一文艺形式,创作出《恩施耍耍女儿会》参加汇演。
人们欣赏到舞台上的剧情是:
在欢快的花锣鼓曲牌“双辽子”和唢呐引领的音乐声中,一对男女青年身着艳丽的土家服饰,女青年手执花伞,男青年身背花背篓,手拿花扇,双双舞步上,唱:
合:花月秋色多明媚,
五谷飘香醉心扉。
银河鹊桥落山寨,
一年一度女儿会。
继而男女青年对唱道:
男:恩施山水风光好, 女:对对双双邀约好,
土家风情真奇巧。 来往如梭好热门。
七月十二女儿会, 利用生意打暗号,
穿红戴绿搭鹊桥。 青年各把对象找。
一阵阵嘹亮的歌声,道出了男女青年喜赶女儿会的欢悦心情,用艺术手法浓缩了女儿会上的男欢女爱的情景。
经过一番眉目传情,利用生意打暗号,男方主动搭讪:
男:请问妹子,你卖的么子货呢?
女:几种中草药。
男:么子药?
女:那你听我说嘛。
在问答式的耍耍板眼中,暗号对歌:
女问:生在深山棚子下,
五月端阳就是它,
新婚媳妇想娘家,
从早走到日西下。
男解:深山蓬下种“黄连”,
五月端阳是“半夏”,
姑娘想家应“当归”,
日落黄昏是“天麻”。
此时,双方己心知肚明,男青年意欲邀女青年去赶“边边会”。
男:开口说“出”留一半,
“剪”开尾巴留前面。
“丢”掉上头且不谈,
你一言来我一言。
女答:“出”字一半是个“山”,
“剪”开尾巴是个“前”。
“丢”掉上头是个“去”,
你说我讲把话谈。
双方相中,情意至此,不约而同道:“我们山前去谈!”
在抒情缓慢的音乐声中,男女青年用舞蹈语汇表现出上坡下岭、穿涧过溪的情节。尔后双双来到山间林中、定情树下……合唱声传来:
离开闹市到山边,
幺哥(妹)心里好喜欢。
好比林中相思鸟,
知心的话儿说不完。
……舞台上那令人陶醉的窃窃私语、热情奔放的炙热情感,双方互赠手中的伞、扇。还有那毋庸置疑的山盟海誓:
但原你花开心一棵,一心开在茶树垭。
但愿你树大莫分*,一心一意伴茶花。
妹是山茶花,歌是茶树桠。
桠离不开花,花离不开桠。
绿枝绿叶配红花,连理枝头并蒂花。
在热烈欢快的花锣鼓点子和音乐声中,男女青年舞蹈下场,观众中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
《恩施耍耍女儿会》在省城第三届“百花书会”上一举夺奖,它使参加全省汇演的文艺界的同行和省城的艺术家们初识恩施土家的民俗风情节日——女儿会。
1988年,湖北省举办舞蹈大赛。当舞台上己有了曲艺节目——恩施耍耍“女儿会”时,艺术工作者们又想到了要用其它艺术形式来宣传、推介“女儿会”。于是,创编出三人舞——《女儿会》。那情景令人如醉如痴。
幕起处,在轻松明快的音乐声中,一对装扮靓丽的土家姐妹欢快雀跃,舞蹈上场。幕后歌声传来:
花蝴蝶飞呀飞呀飞,
土家的姑娘追呀追。
红红的嘴弯弯的眉,
漂漂亮亮去赶女儿会,
今天姑娘格外美。
三人舞蹈伴随着美妙动听的音乐,观众看到了舞台上的男女青年通过赶场、看戏,眉目传情、暗送秋波、一见倾心。
只见那精心设计的道具花背篓、竹扁担当作了龙头和龙身,三人舞起了激烈的板凳龙。随着阵阵鼓声、锣声,由快到慢,由松到紧跳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摆手舞。
音乐高潮迭起,舞蹈变化绚丽多姿。男女青年订下百年之好。戏至高潮,人们耳濡目染:
大妹子美呀美呀美,
山里的小伙追呀追。
情歌儿唱,木叶儿吹,
亲亲热热到一堆。
夕阳羞红了脸哦,青山也陶醉。
溪水止住了流哟,
百鸟也忘记了飞。
只见那阿哥怀里的小阿妹,
小脸儿垂泪,模样儿妩媚。
在令人遐想的尾声音乐中,只见男青年轻柔的摘下阿妹头上的花头巾,戴上了永远也缠不尽的西南卡普头饰,一对有情人含情脉脉、久久凝视……
此时,灯光暗转,曲终人未散。观众和评委席上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三人舞《女儿会》犹如深山的璀璨明珠在省城绽放!在湖北省舞蹈大赛上一举夺得金奖,又一次轰动了省城的舞蹈界同行。湖北省文化厅决定把它推荐到全国参加舞蹈大赛。
在杭州举办的全国舞蹈大赛上,云集了来自全国各地、军队、国家级艺术院、团的舞蹈名家。恩施市作为参加全国舞蹈比赛的唯一一个县级文工团带着三人舞“女儿会”,走进了舞蹈界的最高殿堂。
当三人舞“女儿会”代表湖北省出场时,杭州的观众和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们眼前一亮,并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次参赛得到了现场观众、评委和参赛者们的普遍关注,而更具影响的是通过参加全国最高水平的汇演,把躲在深闺人未识的土家族女儿会推向了全国。
有了舞台艺术的成功推介,1992年《女儿会》受到北京首届《中国民族婚礼表演金秋游园会》活动的邀请,要求《女儿会》以游园广场艺术形式参与游园。市民族文工团便聘请一批专家和民间艺人,共同对土家婚俗进行了挖掘、整理、加工、提高,女儿会和土家婚俗糅在一起,形成了广场节目。
9月,土家婚俗女儿会在京城表演,让中外来宾大饱眼福,各大媒体相继报道。当时市委书记和市长正在北京出差办事,也专程到场祝贺。在这次游园活动中,市民族文工团和演员均获得优秀表演奖。
三、广场文艺在女儿会上唱主角
当西部大开发的春风扑面而来时,各级党委政府更是瞅准了这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积极开发利用传统的民族文化资源,精心打造“女儿会”品牌。市政府每年举办女儿会,让文艺表演唱主角,引来八方来客,对招商引资、开发经济、宣传扩大恩施的知名度起到了积极作用。
自1995年起,“女儿会”便从发源地——石灰窑和大山顶,走进了州城恩施。1995年农历7月12日,女儿会的主会场——民族路,人山人海,欢歌如潮。人们说:“这是建国以来最热闹的日子。”在女儿会上,人们不仅看到土家族的茅古斯舞和苗族的铜铃舞、民间的花锣鼓,而且还欣赏到了恩施耍耍女儿会和土家婚俗表演。北京、省城和州城的电视台首次对女儿会实况进行了转播。一时间,省内外更多的人们记下了一个美好的日子——土家女儿会。
之后,旅游与女儿会有机结合。1999年在新开发的旅游景区龙麟宫,为迎接湖北省新闻年会在恩施召开,成功举办了女儿会。电视屏幕上,吊脚楼边向家屋场传来花锣鼓和牛角声、鞭炮声,迎亲的队伍来到了张家。记者们被这一奇特动人的场面深深打动。他们一个个迫不及待,争先恐后,不放过每一个镜头,拍下了一幅幅珍贵的画面。他们争着抢着与新郎、新娘和土家姑娘合影,有的干脆背起土家花背篓,戴上土家花头巾,穿上花边衣与土家姑娘合影留念。
同时,海内外众多媒体也对女儿会进行专题报道,彩色图片在各家报刊整版刊载,中央、湖北、广东、浙江、湖南、广西、四川等多家电视台进行了实况转播。女儿会犹如绚丽奇葩光彩夺目、芳香四溢。
2000年—2003年,女儿会四次在梭布垭风景区举办。当梭布垭雄奇壮丽的景观在女儿会上向游人开放时,山里山外,游人如织,人们一边观看巧夺天工、风景如画的石林美景,一边欣赏大场面的恩施耍耍女儿会、山民歌对唱、花锣鼓吹打、傩戏表演和土家婚俗表演。美丽动人的女儿会似银河鹊桥落山寨,缠绵的情歌,迎亲的锣鼓唤醒了梭布垭千年的奇石、绿树和小河,中外嘉宾,各级领导,社会各界无不称赞女儿会的成功举办,世代传承和民俗风情奏响了曲美妙动听的传世凯歌。
2001年女儿会期间,正值湖北省第五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由恩施市人民政府承办,开幕式文艺表演中《情漫女儿会》是全场的亮点:几百对男女青年踏着舒缓轻盈的节奏翩翩起舞,几百把花伞,几百对花扇似情人的信物,在姑娘小伙的手中运用自如,时而互换,时而遮挡,似情人会面窃窃私语,又似姑娘面含羞色,窥视情郎……
但见灯光转换,音乐轻快,广场上翠竹摇拽、花香怡人、彩蝶双飞、金凤传情!几百对情侣追逐在竹林溪边,依恋在“边边会”上醉人的山歌中:
那有毛铁烧不红,那有棉花弹不绒。
结情只要心意真,冷水泡茶慢慢浓。
哥爱妹来妹爱哥,有意交情心莫多。
要学蜡烛一条心,莫学葛藤爬半坡。
要吃辣椒不怕辣,要取蜂包莫怕扎。
哥吃称砣铁了心,一心要摘牡丹花。
“边边会”缠绵的情歌把绿树、山岩、溪水醉了一道又一道!勾勾伞似多情的弯月把阿哥阿妹亲密的爱魂勾了一层又一层,啊!美丽的女儿会,迷人的情人节,你是土家山寨一朵永远灿烂的祥云。
此时,音乐骤停,一阵阵哭嫁的歌声使数万名观众为之动容!锣鼓骤起,迎亲的锣鼓又让人群中洋溢出幸福的花朵!
这时,吉祥的香包抛向四面八方尊贵的客人,美丽的土家阿妹献上了一份诚挚的爱情,这是定情的信物。
大红的喜字,欢快的音乐,圆满的结局,有情人终成眷属。
歌声醉,情相爱。
阿哥阿妹唱拢来。
天地作合歌为媒,
并蒂花开永不败。
女儿会似奔腾向前的清江浪花,永不凋落!
2004年的女儿会与中国首届魔芋节同时召开。文艺工作者们又秣马厉兵、集思广义、众志成城,在总体构思上力图通过对歌相亲、考验定亲、拔河争亲、拜堂成亲等艺术形式在女儿会上集中展现土家民俗风情。
在女儿会开幕的前三天,“天元杯”山民歌擂台赛拉开序赛。来自各乡镇的民间歌手,汇聚梭布垭,进行对歌擂台赛。擂台就设在吊脚楼前的街沿上。各界朋友、四周乡邻蜂涌而至,来自州、市的专家评委聚精会神、兴致勃勃的评判着每位歌手的原声歌唱。年过83岁的盛家坝歌手胡隆生和来自太阳河乡的歌手谢小平,20年前他们就曾在擂台赛歌,此时竟不期而遇,且抽签成为对手,两人放开嗓门,再决高低,场上是对手,场下是朋友。
小渡船街道办事处的男歌手方绪伦和白杨坪乡的女歌手袁永翠都己年近花甲,赛歌场上成对手,双方互不相让。
女唱:十八姐儿望郎逗,想郎交情又害羞。
虫吃梨子心难啃,蜘蛛牵丝肚中抽,
唱支山歌把郎求。
男接:隔河望见姐上坡,打个暗号姐站着。
姐儿听见暗号响,脚耙手软不上坡,
荫凉树下等情哥。
女紧接着唱:
大路边上石板镶,情哥走路莫慌张。
我又不是官家女,你又不是饿蚂蟥,
慢走三步好商量。
男方正要接唱,只见女方一句接一句,不腾空隙,硬是不让男方开口,急得男方抓耳挠腮,手脚无措。赛场上又无法动怒,急得万般无奈,干脆不用歌词,而是柔声骂道:“哎!你这个婆娘,你要让我开口唦!”逗得观众、评委捧腹大笑,经过角逐,两人双双进入十佳歌手,且己成为歌场密友。正是莫看夕阳红,赛歌情意浓啊!
预赛决定,十佳歌手的前4名,在女儿会开幕式上进行了决赛,角逐出了歌王、歌师、歌秀才。太阳河乡歌手谢小平被评为歌王,小渡船办事处歌手黄家志被评为歌师,邓永红、袁永翠被评为歌秀才。发奖后,转入文艺表演。此时,改编的恩施耍耍女儿会开场:
在欢快的锣鼓和现代舞音乐声中,几十对身着鲜艳民族服饰的男女青年,手执花扇手帕,对对双双、载歌载舞,喜赶女儿会,场面更加热烈壮观。能歌善舞的土苗儿女,在“歌舞的海洋”里,用细腻缠绵、潇洒飘逸的舞姿,以情感激荡、热情奔涌的炙热眼神,传达出有情人纯情自由的追求,他(她)们相知相识,相亲相恋的动人场景,让人们目不暇接。
耍耍音乐刚停,从搭建的摊点棚中走出男女青年数人,由男方发歌,女方应歌,经过一番比试,女青年向对歌中的佼佼者抛出定情物——土家香袋,有情人一见钟情,一出“对歌相亲”让人心旷神怡。
对歌相亲初见端倪,“准姑爷客们”手捧香袋,心系情人,欲约姑娘相会,还需经过女方亲朋好友设置的道道关卡——“吃盖碗肉”、“顶竹杠”乃头两道难关。胜者便可与女方到阳坡山边去赶“边边会”。也谓之为“考验定亲”。
对同时看上一个土家姑娘者,需按土家习俗——拔河争亲,竞争男方同时邀请亲朋好友10至20人参与。
最后一幕是土家婚俗表演——“拜堂成亲”。新郎、新娘、总管、都管、姐妹、歌嫂向各位来宾,远方的客人抛撒“扎包”,全场欢声雷动,跳起了“摆手舞”,整个广场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
广场文艺传播了纯朴善良的土家儿女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向往,也向世人展示出土家人热情好客的朴质和开放。
第三节 由民间自发行为转为政府行为
女儿会在几百年间都是一种自发的行为,是作为约定俗成的民俗而传承下来的。自新中国成立后,政府的着力参与和引导,对女儿会的传承、创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50年代到90年代,一般都由当地区、乡政府举办,从1995年起,都由恩施市人民政府主办。
女儿会已由民间自发行为转变成了政府行为。但并不意味着这就是最科学最恰当的途径和方法,从而加以肯定。然而,从近阶段看,这个行为模式,至少体现出这样几个传承和创新的优越性。一是全局性强。由政府主办,小至一乡一村,大到州、市政府,各单位各行业都被纳入活动之中。二是目的明确。传统女儿会也有目的性,但那只局限于参与者的个人经商、求偶目的。而政府组织的目的则是战略上的考虑,即加速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创造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三是规模性大。传统女儿会的规模有极大的局限性和可塑性。政府主办的女儿会规模宏大、气氛热烈、场面壮观,群众参与性高,充分体现了全体人民意志,并影响辐射到周边地区。四是有序性强。传统形式的女儿会,除时间上有规定外,基本上是无序的,包括“以商为媒”、“以歌传情”或“情人幽会”等,都属于个人无序行为,而政府主办的女儿会,会前有构思、有方案、有措施也有分工,整个活动都是按计划有序进行的。
政府主办,实现了环境置换上的传承创新。环境(也即指空间)置换上的传承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女儿会由农村迁徙进城;二是将女儿会纳入旅游景区。从1995年起,女儿会就实现了空间的转换,从而使“躲在深闺人未识”的女儿会,让更多的人知晓。这样的环境置换,视野更开阔、内容更丰富、规模更宏大。体现出一种时代的大气和开放性。但这种环境置换,必须是相同文化背景下的置换,否则,将女儿会搬到另一民族的文化背景下开展,就不一定生效了。
近几年来,政府主办女儿会,在内容和形式上也体现了传承和创新。原生态的女儿会,主要内容和形式就是“经商为媒”、“以歌传情”,其终极目标就是寻求性伙伴。之所以要以经商寻爱、对歌传情,其原因是社会压迫(含自然压迫),不敢自由寻情觅爱。而现在,随着“婚姻法”的贯彻实施,自由婚姻是普遍存在的事实。若女儿会还是老调重弹,就难免有陈旧之嫌,于是政府作了大胆地尝试。一是把女儿会搬进旅游景区,与旅游联姻,让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融为一体,让游客在饱览了山光水色的自然美的同时,也领略到恩施女儿会的人文美、人性美。二是变一对一寻情觅爱的传统女儿会为“拔河争亲”等形式,拔赢了即可获得佳偶。三是变传统女儿会的派对静悄悄唱情歌,为公开搭台赛歌,还评出“歌王、歌师、歌秀才”,规模宏大,群众参与性强。
第四节 给女儿会商标注册使之成为固定品牌
农历7月12日的女儿会,已经成为恩施土家族的传统节日,她以一种约定俗成的民俗形式,在土家人心中定格。怎样使女儿会成为土家人自己的文化品牌,几十年来,文化界的一些有识之士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除了每年节日期间把她“做大做强”以外,再就是给她进行商标注册,让她成为恩施土家族自己的永久名片,并以一种特定文化形态加入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女儿会”起源于石灰窑和大山顶,由于两地地处边缘,交通不便,政府和文化部门的第一步工作就是让“女儿会”走出山门,扩大影响。于是1995年首次将“女儿会”搬进城,2000年又搬到风景区,2004年再次接进城,实现了空间的转换,扩大了影响。
第二步工作是给她注册。一批文化工作者们,参与了历年的“女儿会”,并在场地氛围、舞美设计等方面有一定研究。2002年梭布垭女儿会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市文体局、市民宗局、梭布垭石林公司承办。由于历年的“女儿会”一直没有一个标志性的固定图案,根据市委宣传部授意,市文体局设计了一个“女儿会”临时性标志,以应急需。图案整体为圆形,上方为“恩施女儿会”字样,下方为“恩施女儿会”拼音字母,正中“女”字的黑色变形图案为一个秀发飘逸的女性舞者,下部为“中国硒都·恩施”及“7·12”字样。设计方案经审定通过,并进行现场制作。制成的图案直径2.2米,悬挂在梭布垭风景区女儿会开幕式场地正中。这个图案标志,后来成为“女儿会”注册商标的雏形。
在筹备2004年“女儿会”期间,各地申报文化遗产和商标注册风起,女儿会的注册时不我待。如果恩施土家族 “女儿会”被别人借用或取代,恩施市政府及其文化部门将如何面对祖先、面对子孙!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市文体局当即决定,马上着手“女儿会”商标注册的申报工作。
在申报过程中,已经有人先行一步了。市文体局迅速作出决定,按2002年“女儿会”设计小样,迅速按程序办理申报手续!就在两、三天时间里,相继通过市工商局、州工商局办理了申报手续,然后经州送省工商局、国家工商总局审批。
在申报过程中,又出现新问题,根据国家商标注册规定,行政单位不能作为注册法人,必须由企业提出申请。鉴于此,注册单位只能由恩施市文体局改为恩施市银兴文化影视传播有限责任公司了。另据规定,地名不予注册,就只好在原来使用的“恩施女儿会”图案中,去掉“恩施”字样,保留“女”字造形和“7·12”字样(见封底),并注册了服务、商业两个大类,20个类别。此项申请已于2005年6月得到国家工商总局的批准。
从此,“恩施土家族女儿会”有了一个正式的商标,她以一个固定模式在土家族人心中定格,成为土家人一份永远的宝贵文化遗产。(本文根据孙邦固、焦达贤、程仕政、章国宪文稿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