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婚庆习俗

时间:2011-09-15 16:36   来源:新华网

  过礼

  结婚前一天,男方将彩礼送到女方,叫做“过礼”。这天女方的亲朋好友都来祝贺,新娘请人扯去脸上的汗毛叫做“开脸”。

  撒筷子

  土家族民间嫁娶之日,鸡鸣五更之时,新娘“缚”于堂屋中。堂屋中摆有量米斗,斗上放着米筛,筛中放有两把筷子,新娘跪于斗筛上,手拿两报筷子,要哭“撒筷子歌”,并一边哭,一边将手中两把筷子分别撕于堂屋内和门外的庭院钠,其歌词:“前撒金,后撒银,中央撒个晒谷坪;前面金子跟我走,后面银子跟哥丢......”撒完筷子,堂兄弟身披红色“背亲布”将新娘背上花轿。这时,新娘的母亲跟在其后边撒五谷边祝福道:“前撒三天,要发三千;后撒一天,要发一千;撒得快,发得快,荣华富贵万万代....”

  抢床

  当新娘接进家并完成一系列仪式后,新郎新娘就会飞奔入洞房,竞相抢坐新婚之床,俗称“抢床”。相传,谁先坐在床之中央,将来就由谁当家作主。有的新娘为了争得家里的地位和权力,不受男方“欺负”,往往不等拜堂完毕,就挣脱搀扶人的手,飞奔抢床,昂然坐于床沿中央,新郎则只好作陪。若新郎抢先,新娘可以挤新郎,争个平等地位。

  回门

  结婚第三天新郎新娘回娘家拜谢父母,叫做“回三朝”;如女家离男家较远,一个月回回娘家,叫做“回满月门”。

  冠婚

  冠,男子成人。冠婚,这里概指土家族原始婚俗。旧志云:“冠婚古为二事,后世合而为一。 邑,亦如是。加冠迎亲礼,土家族间有行之者。”市境土家族婚嫁礼俗较为繁杂。随着社会发展,旧俗逐步革新,但不少土家山寨仍保留冠婚族习。

  姑表婚

  指兄弟姊妹子女间通婚,俗称“对开亲” 或“扁担亲”,这是原始族所遗的落后婚姻。旧社会上的土家族及至少数汉族和其它民族中均有,解放后,姑表婚已基本消失。

  交换婚

  是两家互换姊妹为妻,或互换女儿为媳的婚姻。为一平等的议婚形式。亦有包办、节财因素在内。

  转房婚

  是古代“夫兄弟”、“妻姊妹”的残留形式。兄亡以后,如其弟尚未婚,愿意和有权与其寡嫂结婚,俗称“弟坐兄床”,又作“转茶”。弟亡后寡媳,若其兄寡媳,若其兄愿意,也有权收弟媳为妻,俗称“兄坐弟床”。若兄或弟皆不愿“坐床”,寡嫂媳方可外嫁,但须守孝三年;婆家要索“赎身钱”、 “满堂酒”,除娘家送去的嫁妆外,其它财物不能带走;若有儿女,一般带女不带儿。这种婚姻现象现已罕见。实质是视妇女为一种私人财产的封建习俗。

  招郎上门

  女方父母无子,招女婿上门成业,为女方养老接代。

  土家婚嫁程序

  “放话”即指“议婚”。包括“指腹议”、“童子议”、“订婚议”。随着时代影响,议婚年龄日渐增长,如今“胎儿婚姻”、“童了姻缘”极少,多为适龄订婚。但有一套规履行,放话前女到男方“踩屋场”,作一番考察,满意后方可订婚。

  订婚要破费, 由男方备好猪肉、酒、鱼和衣服、鞋袜、雨伞之类由媒人引路,率一千至戚上女方家。女方则大力酒席,内外至戚齐聚,认识接待上门女婿逐一认亲,再据男女生庚日期画八字配鸾书,完成订婚手续。

  上后,每年节必多备酒礼,送女家亲戚,谓之“朝年”。将娶前数月报吉,谓之“求喜”或“报日”。如女方同意 ,男方必于正月内择一吉日,先请媒人订婚期,然后往来回访,谓之“亲家过路”。

  其后,女方请木匠打嫁妆,男方给木匠送酒、肉、粮及“利市钱”,新娘人男方父母亲族长辈做鞋子。女方陪嫁棉絮数床,男方备相等包单。婚前数日男方要向女方纳采,叫“过礼”(古时称“奠雁礼”),抬盒上写着“礼陈奠雁 ”,盒内放一份礼单。

  女子于归前一日,择族戚中有德行妇女为之修眉 ,以线勒去鬓边短发,曰“开脸”,亦曰“上头”。 梳头有讲究,做闺女时,兴分梳,扎长辫,曰“分头” ;出嫁时挽成高髻,称“满头”。妇人为新娘修眉开脸梳头,要与新娘一起哭嫁(即唱“嫁歌”)。如哭 “梳头”:“我的婶娘,我的母亲,看到梳子心里寒,看到梳子心里酸。梳子好象一把刀,对着女儿要开刀 ;梳子好象一把叉,叉了女儿要离家……从前梳的一条龙,今天梳的重上重;从前梳的一条线,今天梳的团团旋;从前梳的贵人头,今天梳的贱人头;拖着辫子是贵人,挽成粑粑是贱人……” 女子出嫁,必筵请相好或同村青年,女子九人合新娘而十,围坐闺楼哭嫁叫“陪十姊妹”。土家诗人田秦斗有竹枝词:“新梳高髻学簪花,娇泪盈盈洒碧纱;阿母今朝陪远客,当筵十个女儿家。”

  命“字” 俗谓取号,男子多用朱漆木匾金字迎亲,前一日戚友鼓乐送至,冠者父率新娘拜领,谓之 拜号匾;拜毕县挂堂壁,谓升号匾,设筵堂中,择童子九人合郎而十,曰“陪十弟兄”,且称十人中郎者 为“状元郎”。有田秦斗竹枝词:“箫声隐隐烛辉煌,十个儿童巧样妆;艳妙风流名色艳,华筵都唤状元郎 。” 接亲即翌日新郎偕媒人及一千男女亲友到女家迎新娘。

  迎亲将到门,须于门前设一方桌,上列香、烛、酒、帛、鸡各一支,或蛋一个、米一升、茶一杯 ,有执事者拱手作揖,祝女家宅神。祝毕,手抓米抛于新娘轿上,谓“拦车马”,亦曰“回神”,田秦斗竹枝词:“回神暂住七香车,米粒声声响轿纱;我替广寒仙子怯,惊心已入小郎家。”

  市境土家族亦兴“拦门礼”。男女家各选一伶牙利齿者为礼生,一问一答,天上地下,人间万事成物,一直到女方礼生“理曲词穷”撤去方桌,迎亲人才能进屋成亲。凡此种种 ,不一而足,诸如“妆郎”(指新郎拜女方尊长,尊长以新衣、帽、鞋、袜让新郎穿)。“送亲”(指女方兄弟姊妹送新娘至婿门。称送亲为“上亲”,凡女家送嫁奁人夫,俱称“来亲”。)“圆亲”(指新郎新娘行交拜见亲长。亲长受新郎新娘拜礼,当时必有馈赠,名曰:“茶钱”)。“回门”(成婚三日后,新郎新娘回娘家拜谢父母。或叫“回三朝”)等等十分繁杂。

  媒人来贺必设果酒筵于门外,立饮、谓“接风酒” 。婚后怀孕,称“有喜”。分娩后,女婿提着鸡和染红的鸡蛋给岳父母“报喜”。第三天,岳母携礼到男家给外孙洗澡叫“洗三”,又称“三朝礼”,满月那天还有“长命钱”。这些讲究、俗礼行施地时庄重而神秘,繁琐而富于嬉剧色彩。

编辑:王晓蕊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