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呵护高原碧水蓝天:访自治区环保局长张永泽

时间:2009-03-18 16:14   来源:西藏日报

  2月18日,国务院常委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2008—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决定国家将陆续投入200多亿元资金用于构建西藏高原国家生态屏障。日前,记者就此采访了区环保局局长张永泽。

  记者:请谈谈《规划》编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张永泽:西藏独特的气候特征、地理位置和多样的生态系统、丰富的生物资源,使其成为亚洲乃至北半球气候变化的调节器,成为维系高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及周边地区生态平衡的重要屏障,生态地位十分重要。上个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央和西藏自治区不断加大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投入力度,先后实施了退牧还草、鼠虫害防治、人工草地建设、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防护林体系建设、水土流失治理等多项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不断取得积极进展。


  然而,高原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已经对西藏自然生态系统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气候变化导致冰川退缩、贮量减少,高原冻土下界上升、冻融消融作用加强,进而诱发草地退化、土地荒漠化等问题。西藏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任务十分繁重。

  记者:请介绍一下《规划》编制的背景和意义。

  张永泽: 2005年5月,我区成立了《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和专家咨询组,组织编制了《规划》,并于2006年2月报请国务院审批。2006年3月,全国人大将《关于构建西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建议》列为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重点督办的十二件重要建议之一。《规划》得到了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水利部、国土资源部、科技部、环境保护部和国家林业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

  科学编制并组织实施《规划》,加大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力度,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西藏各类生态系统自然恢复,维护生态功能,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需要,是改善西藏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广大农牧民增收,保障西藏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

  记者:《规划》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张永泽:《规划》确定了生态保护、生态建设和支撑保障三大类十项工程。生态保护方面共包括五项  工程。一是天然草地保护工程,实施退牧还草和鼠虫毒草害治理。二是森林防火及有害生物防治工程,基本建成全区森林防火及有害生物防治体系,因地制宜开展森林火烧迹地更新工程。三是野生动植物保护及保护区建设工程,全面加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的规范化建设。四是重要湿地保护工程,全面实施湿地保护工程,恢复湿地植被。五是农牧区传统能源替代工程,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农村沼气、太阳能等工程,优化区域电网和农村电源建设,基本实现农牧区传统能源替代。

  生态建设方面共包括四项工程。一是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建成布局基本合理、多层次的防护林体系。二是人工种草与天然草地改良工程,建设灌溉人工饲草料基地、草种繁育基地、绿洲型饲草产业基地、旱作人工饲草料示范基地。三是防沙治沙工程,通过开展封沙育草、草方格沙障、砾石压沙等多项措施,治理沙化土地。四是水土流失治理工程,通过封禁修复、水土保持种草、水土保持林等措施并辅以小型水土保持配套工程等,治理水土流失。

  在支撑保障方面,实施生态安全屏障监测体系工程,建设地面生态监测站和地面观测点。

  《规划》提出,根据植被地带性分布、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地貌格局与类型等原则,将西藏分为3个生态安全屏障区。一是藏北高原和藏西山地生态安全屏障区。该区内地势高亢、湖泊众多、气候寒冷干旱、冻融作用强烈,大风沙尘天气多。主要治理任务是加强草原生态系统保护。二是藏南及喜马拉雅中段生态安全屏障区。主要治理任务是治理水土流失、防治土地沙化。三是藏东南和藏东生态安全屏障区。主要治理任务是加强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实施天然草地、野生动植物保护,采取综合措施治理水土流失,适度发展特色经济。(晓勇)

编辑:陈叶群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