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青县地处西藏东北部,历史悠久,山川壮丽,是著名的虫草之乡。但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消防工作起步较晚,直到2005年4月才组建消防大队。几年来,丁青县消防工作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为驻地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艰苦奋斗谋发展
丁青县虽然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但对消防工作的投入力度却逐年加大,从2005年到2008年,消防大队建设一年一个新台阶。针对大队成立之初没有营房,办公地点不固定,办公设施简陋,官兵长期在外租房居住的困境,丁青县委、县政府和有关部门先后划拨各类经费180余万元为大队新建了营房,修缮了围墙、接待室、健身房,购置了消防车辆及装备器材,配齐了办公、生活、娱乐设施。丁青县副县长其珠多吉说:“消防部门作为保障人民群众人身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职能部门,对促进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有着重要作用,我们再穷都不能穷了消防”。
基础建设上去了,队伍建设也不能落后。几年来,大队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取得了基础建设和队伍建设双丰收。先后招聘了4名合同制消防队员和1名文职雇员,组建了以丁青镇茶龙村为试点的义务消防队,并结合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实际,设立了消防办公室,建立了相应的规章制度,购置了必要的灭火器具,成为昌都地区第一个现役官兵与合同制队员、义务消防队员相结合并拥有文职雇员的大队,有效缓解了警力不足的问题。
抢抓机遇强素质
“虽然丁青县消防工作起步晚,但这不但不能成为制约我们消防工作、消防部队建设和官兵能力素质建设的理由,还要成为我们抢抓机遇迎难而上的不竭动力!”丁青县消防大队大队长周云彬是这样要求官兵的。因此,大队除坚持正常的训练外,还制定了官兵能力素质建设方案,坚持每天组织1个小时的读书活动,每周组织2次政治理论学习、3次消防业务学习,每半个月进行1次执法业务小结,每月进行1次阶段性考核。
军校刚毕业的四川籍学员易智勇刚到丁青时,高原反应十分严重,当他看到大家凹陷的指甲盖、酱紫色的脸庞和高涨的工作热情时,他眼圈湿润了:他们长期战斗在这里还如此敬业,我要不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工作,如何对得起各级组织多年来的培养?他努力克服高原反应带来的不适,积极把军校里学到的新知识、新理念带到大队,忘我地投入到了工作中。
针对大队地处偏远、官兵远离家乡的实际情况,大队逢年过节都要举办乒乓球、卡拉OK等比赛,不但让官兵在娱乐中增进了友谊,还有效地增强了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各种执勤保卫和灭火救援中,广大官兵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困了就在车上躺一会,饿了就吃几块饼干,渴了就喝几口自来水,甚至有的还带病坚持工作,坚韧不拔地战斗在了第一线、冲锋在了最前沿。
爱民服务显真情
把驻地当故乡,视人民为亲人。大队在坚持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相统一和做好各项工作的同时,还努力深入驻地开展爱民服务活动。2008年12月,大队深入寺庙开展消防安全服务,由于辖区各大寺庙都位于高海拔山区、通往寺庙的道路大多崎岖狭窄,汽车几乎擦着崖边的冰雪才能通过。官兵们硬是冒着生命危险,坚持走完了全县各大寺庙,为寺庙送去了灭火器具,帮助寺庙清理电器线路,及时发现并消除了一大批火灾隐患。
为减少和预防火灾发生,大队除利用“11·9”、“12·4”等宣传日及重大活动、节日开展消防宣传外,还利用周末帮助群众干农活等时机,大力宣传消防安全知识,努力将平安知识送到千家万户。同时,大队还将便民服务措施和警务公开栏在当地政府网上进行了公布。特别是针对丁青镇茶龙村山路崎岖村民进城不便的情况,大队还与县公安局等部门历时两个多月,平整、拓宽了山路,使崎岖小路成了车辆出入自如的大道。在重大节日,消防官兵都会带上慰问品和慰问金到县福利院及贫困群众家里开展走访慰问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人民消防为人民”的誓言。(陈伟 胡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