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15日自治区下发了《西藏自治区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学校、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子女对《通知》出台的看法和评价。在整个采访过程中,不管是学校、家长还是学生,都对《通知》表示支持和肯定。
资料图片:这是拉萨市第一小学三年级3班学生旦珍在朗读藏语课文。 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 摄
“不交学杂费了,老师的责任感不会降低”
很多家长都有一个共同的忧虑:不交学杂费后,老师会不会在责任感和积极性上有所降低呢?
“他们有这样的担忧是能理解的。”当记者向拉萨三小的洪修燕老师提到这个问题时,她很坦言地告诉记者。“在免受学杂费之前,学校收取一定数额的费用,一部分会上交教育部门,剩下的一部分纳入学校财政系统,用于改善基础设施和补贴教师福利。”
但是这个在西藏工作了12年的老师接下来的一席话,足以解除家长的所有担忧。她说,其实当初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就选择了牺牲,就选择了以学生的利益为主,从没有想过索求什么。我们所有老师一直都会用同样的激情和责任感对待学生。只要能看到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内心就无比安慰了。家长把孩子交给学校,就是对学校的信任,对老师的信任,作为教师又怎么可能拿学生的前途做自己利益权衡的标准呢!
“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读书方便了,但基础条件有待改善”
《通知》规定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入学问题,一方面为广大务工人员子女就学带来方便,但是同时也给学校的基础设施带来极大的压力,形成了教学资源和学生数量之间的矛盾。
拉萨三小的边巴校长告诉记者,现在三小的汉族班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这些学生虽然在某些程度上增加了学校的生源,但是同时也给学校的教学资源、教学设备带来巨大压力,造成师资力量严重不足,这也从另一个方面限制了学校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面对边巴校长的忧虑,记者在《通知》中找到了让他们欣慰的答案。通知要求各相关部门做好规划工作,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要在城镇化和城市建设规划中,统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用地和建设;要进一步扩大优质义务教育资源,逐步解决班额过大问题,加大城市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改造力度,缩小校际间差距。如果这些措施都能得到有效的施行,那么学校担心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为了孩子,希望家长能更多和我们沟通”
学生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与关注。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进入学校后,老师们发现,家庭教育这一块相对薄弱和欠缺,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也特别少。
边巴扎西是拉萨三小的语文老师,他告诉记者,进城务工人员与城市家庭的家长相比而言,自身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知识上就相对较为欠缺,在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上也不容易跟上时代和学校的变化,加之他们平时工作很辛苦、忙碌,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子女教育的疏忽,与学校教育的脱节,无法实现互相配合与促进。
在很多学校的采访中,老师们都有一个最简单的愿望,就是希望家长能有更多的时间与学校沟通。只有这样才能知道老师在干什么、孩子在干什么,他们自己又需要干什么。也才能在课后配合老师对孩子的学习、行为习惯进行监督。让老师和家长间的沟通、了解,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张黎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