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流亡政府首席噶伦”桑东家乡见闻
时间:2009-03-18 15:11 来源:新华网
“人间地狱”还是“天差地别的变化”?——“西藏流亡政府首席噶伦”桑东家乡见闻
67岁的藏族老人拖顶站在高原毫无遮拦的阳光下,说到童年时的伙伴、如今的“西藏流亡政府首席噶伦”桑东,他忆起的却是58年前的那个大雨天。
1951年,作为当地德钦林寺活佛的转世,12岁的桑东从云南省德钦县云岭乡的南佐村启程,去西藏拉萨学经,小拖顶和村民冒雨把桑东送到村外的岔路。
桑东再也没有回来。1959年3月拉萨发生叛乱后,他随同达赖喇嘛逃往印度,此后的50年,桑东成为达赖集团的骨干政治人物,直到担任“西藏流亡政府首席噶伦”。他们向不了解情况的外界一次又一次的描述,声称藏族百姓“在共产党统治下宗教和文化传统濒于灭绝”,“生活在‘人间地狱’中”。
拖顶一直生活在家乡南佐村,一个面朝梅里雪山和澜沧江河谷的村庄。记者偶遇他时,这位身着皮袄、面容清癯的老人正背着孙子,和其他一些老人绕着村口的八座白色佛塔转经,那是藏传佛教信徒每日要做的功课。
向深山洼望去,南佐村的30余户人家错落分布在疏落的林木和返青的农田间,经幡在暖阳中拂动,有人指着其中一座依然完好的房屋说,那是桑东当年住过的。
外表上看去,村子依然是典型的古色古香的藏式风景,但说起这几十年生活的变化,拖顶的话简单却毫不犹豫:“那是天差地别!”站在他身旁的阿那老人则伸出大拇指和小拇指,用手势形容这一差别。
上世纪70年代,南佐村就用上了电;后来又通了电话;4年前,通往南佐的盘山公路修竣,坐车半小时就能到云岭乡,村民再也不用人背马驮、走两个小时的山路;现在村里有6户人家有汽车,几乎家家用上摩托车。基础设施的改善,让村里人走出封闭的大山,到几百公里外的地方去上学、工作。从高处俯瞰全村,亮闪闪的卫星天线和太阳能热水器点缀其间。
云岭乡副乡长阿金说,南佐村的发展状况在整个云岭乡和德钦县仅算中等水平,这主要是因为受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所限,不过和以前比,这些年的变化实在显著。
60岁的阿那这样描述自家的生活:“玉米喂牲口,青稞做酒和糌粑,小麦自己吃。2001年国家实行退耕还林政策后,家里一部分地种上了核桃,结了果可以卖钱。”阿那家还有14头牛和5头猪,吃肉用油的问题也解决了。
他幽默地说:“我们老人和孩子,现在还能从国家领‘工资’。”
他指的是随着中国国库的日益殷实,德钦县所在的迪庆藏族自治州实施的惠民政策:给学生发放高原农牧民子女补贴,给65岁以上老人每月发30元补贴。阿那14岁的孙子在德钦一中读初二,每月能领到120元。
“30元钱不多,但是买点盐巴、零食足够了。”拖顶说:“没想到我到老了还能领到‘零花钱’。”
说话间,拖顶衣兜里的手机响了,是家人打给他的。两年前村里“通”了手机,信号塔就建在白塔旁的一个山包上。
拖顶和阿那认为,1957年在迪庆推行的以推翻封建农奴制为目的的民主改革,让他们的命运发生 了质的变化。
“民主改革取消农奴制,土地分给大家,没有地主了,我们都很高兴。”阿那说。
虽然出身地主家庭,拖顶也十分赞同民主改革。“我说不出什么大道理,但是我觉得,民主改革带来了真正的平等”,这位虔诚信奉藏传佛教的老人说:“以前我们这里农奴和奴隶,是不准出家当和尚、当尼姑的,现在是完全尊重个人的想法。”
过去,托顶家的食物主要是青稞、小麦,一个月可以吃到几次肉。
“现在我家不是地主啦,反而吃的比过去好多了,每天可以吃到肉”,老人高兴地说,“我很喜欢吃大米,以前很难买到大米。现在路好走,又有余钱,去乡里买大米很方便。”
拖顶家打算今年修新房。而他的邻居、桑东的外甥家早就住上了两层的楼房。记者去他家里探访时,只有女主人在忙家务,水泥铺就的院子里,一个用日本漫画《灌蓝高手》做造型的篮球框格外醒目。
这种“天差地别的变化”,拖顶很希望桑东能亲眼见到。他说:“在我有生之年,希望能再见到他,希望他能回来看看家乡的变化。”
但是对这位鼓吹制造“大藏区”和“藏独”的人物,拖顶也表示:“我不希望国家被分裂,那样所有的人都不会幸福。”
事实上,正是云岭乡所在的云南省,也能印证“西藏流亡政府”所谓要建立的“大藏区”,既无历史基础,亦无现实可能性。
即使从全球范围来看,云南也是民族多样性分布的典型地区,39万多平方公里土地上分布着25个世居少数民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各民族平等的原则得到充分贯彻,全省有8个民族自治州、29个民族自治县。各民族在这里和睦相处,其生活习俗、宗教信仰都得到了充分的尊重。
云岭乡所在的德钦县80%的人口是藏族,同时也有傈僳族、纳西族、汉族、回族等,300多年来这里的人们就和睦相处,互相通婚,是名副其实的多民族大家庭。
在南佐村,今日的村民和祖辈一样,去附近的寺庙烧香,攒钱去拉萨朝圣。村民每天转的那一排八座白塔,是桑东的弟弟斯那江才活佛于2005年圆寂后,为祈祷他的转世灵童早日被寻访到而修建的。
斯那江才活佛是德钦县雁门乡英主顶寺的活佛,去年,他的转世灵童获得认定。站在高耸入云的村口,云岭乡副乡长阿金指着远处澜沧江畔的一处村寨说:“转世灵童就出生在那里,他正在健康地成长。” (记者袁晔 张芽芽 李怀岩)
编辑:陈叶群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