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墨脱的大山里走出来,在党的培养下,我逐渐成长为一名当家作主的门巴族干部,这是民主改革带给我们门巴族群众福祉的鲜明体现。”人大林芝地区工委原副主任扎巴丁增感慨地对记者说。
1959年进行的民主改革,使西藏百万农奴不仅翻身当家作主,各民族群众也在政治地位上获得了真正的平等,成为社会主义新中国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68岁的门巴族老干部扎巴丁增见证了这一切,屹立千年的多雄拉雪山见证了这一切。
多雄拉雪山的悲苦记忆
1941年,扎巴丁增出生在墨脱县背崩乡的一个普通差巴户家庭,归属于距离家乡有千里之遥、位于拉萨的色拉寺管领。
“当时,我们种的土地都属于色拉寺,色拉寺专门在墨脱设立了机构进行征税。”扎巴丁增告诉记者,色拉寺在墨脱设立的管理机构,实际上就是一个宗本。宗本是色拉寺派驻墨脱代表的称呼,每隔三年轮换一次。“当时的宗本名字叫强巴麦朗,那时候墨脱连马道都没有,强巴麦朗要出行的时候,都是由一个人背着他走。”扎巴丁增说。
旧西藏实行着一种残酷的农奴制度——“人背人”的差役。(资料照片) 新华社
位于大山深处的墨脱,是门巴、珞巴族群众的聚居地,要与外界联系,必须翻越位于米林县与墨脱县交界处的天险多雄拉雪山。“旧西藏门、珞群众缴纳的税太多了,基本上是产什么就有什么税。不仅如此,每年年底的时候,缴税的人们还要自己背着一年的税赋翻越多雄拉雪山,运到位于现在米林县的派镇去。到了派镇,征税官还要吹毛求疵,动不动就上刑具,进行惩罚。”
然而,这些在扎巴丁增看来都还不算最残酷的,最痛心的是,年底正是大雪封山的时候,翻越多雄拉前去缴税的人们经常会掉进山涧深沟,永远葬身在雪山谷底。
工作队救苦救难三件事
1952年,西藏和平解放后,共产党的第一个工作队进驻墨脱。
工作队刚进入墨脱为门巴、珞巴族群众做的三件事,让扎巴丁增一辈子都铭记在心。墨脱气候炎热,夏季经常会滋生传染病,造成人群大面积感染和死亡,工作队首先为群众送去了医药。看到群众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工作队又为群众发放了农贷。
“最主要的是第三件,通过与旧西藏地方政府协调,工作队彻底解决了墨脱群众祖祖辈辈翻越多雄拉缴赋税的问题。”扎巴丁增回忆说,因为还没有进行民主改革,墨脱工作队就通过当时的西藏工委多次与旧西藏地方政府协商,建议把工作队所需要的粮食和其他必需品与色拉寺所要征收的税抵扣,由西藏工委在拉萨直接代墨脱群众向色拉寺缴税。
1956年,在党的培养民族干部政策下,年仅15岁的扎巴丁增毅然翻越多雄拉雪山,走出墨脱,先后到拉萨和内地求学。
再翻雪山建设家乡
1956年底,扎巴丁增来到西藏干校(现西藏大学前身)接受教育,后来又转入西藏公学(现西藏民族学院)学习邮电专业,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61年,扎巴丁增学成归来,先后到拉萨市邮政局、林芝地区邮政局、林芝县团委等单位工作。1982年,他被任命为墨脱县县委副书记,他又一次翻越多雄拉山,回到家乡,为家乡建设贡献青春。
这是自少年时代走出墨脱之后,扎巴丁增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回家,时间已过去26年。扎巴丁增至今还记得当时复杂的心情:“看着熟悉的多雄拉,我心里感慨万千。在旧西藏地方政府人员的序列中,门巴人只能做随从。而今,我是以一名党培养出来的民族干部的身份回到墨脱,亲自参与墨脱的经济建设,这是多大的跨越啊!”
他接着说:“随着扎墨公路的即将建成,墨脱人民再也不用翻越多雄拉了。我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墨脱的明天会更加美好!”(张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