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走入新生活—再访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凯松

时间:2009-03-18 14:14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拉萨5月1日电(记者孙闻 罗布次仁 逯寒青)车进凯松,沿着武汉中南街道办事处援建的进村柏油路两边望去,450亩大蒜田一眼看不到尽头。

  西藏山南地区乃东县昌珠镇凯松居委会,就是西藏民主改革前的凯松庄园,是跟随达赖出逃境外的大农奴主索康·旺清格勒在西藏山南地区的6个庄园之一,凯松的村民都是原来庄园里的农奴。

  新华社记者郭超人曾经这样描述凯松民主改革前的景象:“全庄园除两三户人家外,其余都陷于赤贫状态,那时,全庄园没有一个不赤脚的妇女,没有一户人家有足够的盐茶吃,到处是一片萧条的景象。”

  1959年的春天,凯松庄园的四百多个农奴自发成立了西藏第一个农民协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西藏百万农奴摧毁封建农奴制度的民主改革序幕就从这里拉开。在近50年的时间里,凯松的飞跃见证了西藏的发展,浓缩了民富国强的历史。
  4年前,山东金狮集团的技术员来到了凯松,在居委会牵头下,与村民索朗多杰结成了对子,在索朗多杰家试种了15亩试验田,当年就为索朗多杰家带来了6万多元的收入。

  昌珠镇主管科技的副镇长卓嘎央宗说:“村民们一看大蒜的收益是青稞、小麦的三四倍,积极性立刻被调动起来了,第二年全村大蒜种植面积就扩大到200亩。村里的大蒜除供应山东外,还通过尼泊尔拉萨太阳商贸公司出口尼泊尔等地。”

  2007年凯松居委会人均收入4510元,其中现金收入3066元,大蒜是最叫得响的农产品,几乎家家种蒜。

  “手里活钱多了,就可以更好地提高生活质量。”凯松居委会的把杰大妈一家去年现金收入超过了4万元,其中有近3万元来自土地。这样的收入在村里只能算是中等偏上。

  把杰大妈的父母都是农奴,1953年,她出生在牛棚里。在那段反映西藏民主改革时农奴焚烧卖身契的纪录片中就有把杰的父亲。

  从出生到民主改革,把杰经历了6年农奴生活,她说:“那时如果碰到农奴主喂狗,我们就会围拢过去,农奴主把糌粑扔到地上,我们就跑过去跟狗抢食,抓起地上的糌粑,连沙带土地吃下去。被狗咬伤是常有的事。”

  现在把杰大妈一家8口居住在一栋近300平方米的二层楼里,楼顶上巨大的太阳能热水器可以让全家人天天洗上热水澡。房子是去年新装修的,客厅里梁柱和家具上的藏式绘画光鲜夺目。把杰大妈指着屋里的三根柱子说:“过去那些农奴主也很少能住上这样有三根柱子的房子。”

  凯松居委会现在一共还有9个贫困户,多是由于子女在外打工或求学,家中缺少劳力所致。

  卓嘎央宗说,这9个贫困户都有县、镇两级政府的党员干部对口联系。去年,居委会党员自发捐款,由镇里对口单位解决木料,村民在党员带动下主动出义务工,为3个贫困户翻建了新房。“五一前组织统一验收后,这3户人家就可以领到自治区发放的安居工程款了。”

  吾金次仁说:“无论如何也要在2010年前把剩下的贫困户的房子修好、盖好。一户也不能落下。”
编辑:李典典

相关新闻

图片